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制定中国第十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旨在化解经济迅速增长给农民和工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造成的冲击。这项新的经济发展计划也将会强调,需要改善经济效率,更好地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保存资源间保持平衡。
中国官方通讯社在报导“十一五”时指出,“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城市和农村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应该更加平衡和和谐。”“在未来五年,中国应该更多注意社会的公平和民主,认真解决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在五中全会于8日召开后,中国媒体在对此次会议进行报导时都提到了未来五年将解决“穷人”阶层的问题。分析人士说,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中国专家指出,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到前年时扩大到3.2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的收入差距约达5倍。中国已迅速成为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城乡差距同时也使城镇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十五”期间,工业领域就业增长率仅为0.7%,去年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观察家们说,在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已同时出现“穷人”阶层。中国媒体称,种种迹象表明,“十一五”规划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今后政府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增长幅度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法新社说,胡锦涛在2002年成为中共总书记,2003年成为中国国家主席后,一直强调通过民主和法律手段来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以解决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但已给西方式的民主泼了冷水,同时也对新闻自由进行了镇压,逮捕了持不同政见者和民权活动人士,严密监视农村和工人因反对政府腐败而举行的抗议示威。
这些强硬的手段已让胡锦涛在中国观察家中得了个“变身怪医”(Jekyll & Hyde)的名声,他一度被寄托着带领这个国家走向政治改革的希望,但通过最近的一系列行动,他却被视为一个强硬的保守派。美国布鲁金斯学院中国问题专家黄京(译音)指出,“胡锦涛的最终困境就是,为了他的政策选择能被采纳和贯彻,他不得不通过集权来巩固他的权力。”
但胡锦涛同时也意识到,如果他的改革计划要想获得成功,那么这个政策的实施过程就需要更多民主。黄京指出:“这也是我们实际上已看到两个胡锦涛的原因,当他试图集中政策制定过程的权力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保守的胡锦涛,但是当他做出和推动他的政策选择时,我们又看到一个改革的胡锦涛。”黄京表示,“我相信,最后这个改革派的胡锦涛将会战胜那个保守派的胡锦涛,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走得实在太远了,没人能把它拉回来。”
纽约哈米尔顿学院中国问题专家李成 (译音)指出,中国不断增加的工人和农民的抗议示威,拉大的贫富差距,对政府官员的腐败和失业率的持续不满,正刺激胡锦涛和温家宝走向更深的政治改革。 “从胡温观点来看,这些问题是进行政治改革的原因,”李成对法新社说,“现在的问题是,胡温将会遇到多少来自中共保守势力的抵制。”
“我的感觉是,要想进行真正的政治改革,他们还需要两至三年多的时间,即将举行的五中全会将会向这个方向迈出一小步,”李成说,“而五中全会或今后几年中共关键领导岗位的人事变动,也将会为未来的政治改革打开通道。”这些人事变动包括用“团派”出身的李克强,来取代前领导人江泽民任命的上海市长陈良宇。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精英政治专家、中国观察家泰伟斯(Frederick Teiwes)认为,尽管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被设计好的黑匣子”,而且其内部精英也从来都不清楚,但在中共对政治改革别无选择时,它已开始变得明显起来了。现在的感觉是,中共的政治体制已不能再不明不白地忍受下去,如果你不想让这个体制倒塌,那么你就需要进行严肃的改革。
泰伟斯说:“我认为他们实际上已经意识到所面对的这个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当然知道需要做些什么,但是为了维护稳定他们必须这样做,他们需要做出一些政治承诺。”
- 关键字搜索:
- 与上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