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良心何在 北京的学者为何要粉饰太平?

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说道: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其实,知识精英的“变形”方向何止于商人,他们有时像是一个油嘴滑舌的政客,有时好似一群巴结权贵的门客,有时则是专事粉饰太平的“化妆师”。

香港《大公报》26日报道称,北京市某学者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2005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公开讲座中指出:目前中国不存在两极分化问题--与前不久引起公众共鸣的“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已经突破合理限度”的观点,可谓针锋相对。

遗憾的是,我们未能从该学者做出这一判断的论据中找到任何数据支撑(至少报道中没有),可见的只是一系列的断语:“目前中国没有出现通过财团、托拉斯等进行资本运作而致富的群体,高收入阶层大部分属于受雇的工薪阶层”、“高收入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高的行业与产业”、“中国的贫富差距虽有所扩大,但并未形成绝对贫困阶层”、“目前中国各地的基尼系数,尚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全国范围内由于地区差距的原因,相对比较大”。

2004年6月,中驰财团与中瑞财团在同一天获准注册成立,中国民营财团在温州诞生。可是,没有以“财团”命名的温州财团在此之前实际上早已名扬华夏。从 “炒房”到“炒煤”到“炒学”,凭空制造了多少富翁?这些人难道不是依靠资本运作致富?他们又受雇于谁?托拉斯(通过企业联合谋求市场垄断地位)就更别提了,前不久公布的“2005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大多数都是天生的垄断企业。而这些垄断企业员工又是绝对的高收入群体。

再比如,富豪排行榜上,房地产商增长最快,可是房地产占GDP的比重却很小,税收贡献更小,他们的高收入是因为他们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高贡献吗?另外,“国退民进”的MBO把国有资产私人化,是谁在盛宴里狂欢?通过公共权力寻租实现权力货币化--官煤勾结就是一个典型,造就了偌许多的富豪巨贾和红顶商人,他们又对国民经济贡献几许?

“中国没有绝对的贫困阶层”--这简直就是一个“何不食肉糜”。中西部广大农村,一个初中学生一个礼拜只有10块钱吃饭是普遍现象。请问,这比联合国“每天一美元”的贫困线还要低多少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人均GDP不过1000多美元的国家,却是世界上的奢侈品消费大国: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我们的贫富差距已经正从“黄灯区”走向“红灯区”。

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此时此刻,一些学者不但没有勇敢地站出来发出警戒,反而鼓吹什么“不存在两极分化”,学术良心究竟何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