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河北农民破译南宋古乐谱

 2005-09-20 18:2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河北涉县一位农民出身的音乐家王玉川穷二十年心力,将偶然获得的二百七十首古本乐谱重新翻写成现代简谱。

王玉川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基层文艺工作者,一九八六年在农村采风时,偶遇涉县龙泉寺一位年近古稀的还俗艺僧法安大师,对其吹奏的几首古曲钦佩不已。

当他听说法安大师的师傅万同禅师临终前曾传授法安大师两本古谱,遂向其提出借阅要求。法安大师同意将古谱借给他看一个星期。

拿到古谱的王玉川却发现,古谱中满纸弯弯曲曲奇形怪状的符号犹如“天书”,除了一些曲谱的名字外,其它都没见过。

据王玉川讲,法安大师的师傅曾说过这些古谱是从印度传到西藏,再由西藏传至北京的潭柘寺,再从潭柘寺传到龙泉寺的。自从法安大师的师傅万同禅师去世后,就没有人识得这些古谱了。

整整一个星期,他夜以继日,竟没有看出一点门道,最后只好按期将古谱归还法安大师。

然而,这却成为王玉川的一个心结,再也挥之不去。一九九五年,王玉川再次找到时年已经七十八岁高龄的法安大师。让人遗憾的是,时隔多年,法安大师再去翻找古谱时,古谱却神秘“失踪”了。

王玉川不死心,他请法安大师慢慢回忆古谱的下落。法安大师肯定地说古谱没有让别人拿走过,就在屋子里。

一连三天,王玉川把房间的各个角落翻了个遍还是不见乐谱踪影。后来,他提出把屋里的土炕拆开寻找。结果,在炕洞里发现了藏在塑料袋中、被老鼠拉进炕洞的古谱。法安大师被王玉川的执着打动,遂将古谱慷慨赠送。从此,王玉川开始了艰难的破译。

中国古代没有录音设备,除口口相传外,在唐代发明了一种工尺谱的记谱方法,与近代的工尺谱不同,既看不出音节长短,也看不出音调高低。王玉川手中的乐谱就是这种读如天书的工尺谱。

为了破译,王玉川无论吃饭、走路、睡觉,满脑子装的都是古谱。皇天不负苦心人,参照法安大师的演奏和演唱录音,对照古书上的同名曲谱,一字一句,王玉川逐渐一点一滴地掌握了古代工尺谱的记谱方法,终于将古书残存下来的二百七十首古谱全部翻译成现代简谱。

经中央民族音乐学院宋副院长及有关专家的分析、鉴定,该古乐谱的写法、谱式是中国宋代的,属南宋宋氏谱,南音、南曲,接近道教音乐。并称王玉川翻译的简谱基本正确,因为古代工尺谱尚不完善,现代还没有人能翻译得完全正确。

王玉川称他现在还正在研究从涉县青泉寺邵成大师那里得到的一本“铙钹本”,但穷尽心力一无所获,希望能同这方面的高手共同研读,并愿意将这本“铙钹本”公开。


明报新闻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