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现在中国十大商用流行词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商大潮的涌来,冲击着中国的每一角落,直到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甚至连中国人灵魂的性质都在改变,一切都是随“商”而转、随“钱”而转。

新的商品化社会的逐步形成,自然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以反映商品社会的特点。但这些新词汇数量极大,而且随时都在创造,并不断为人们用于日常生活中,商业活动中,商品生产中。今捡其社会生活中出出最多的十大词语分述于下:

1.下海:形容商品社会到来如海潮,因此称原来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转入做生间称作下海。把下海的人称作弄潮儿。

2.大款、大腕:下海从商结果,部分人获得成功,囊中饱满,出手大方,人们称为“大款”。对富有的女“企业家”称“大腕”,但又通称“大款”。

3.商机:在市场调查结果,有的地方从商空间很大,可能会获得高额利润,有的地方条件差一点,前者称“商机好”,后者称“商机差”,不少地方或行业从商条件极好,称“商机无限”。

4.国际接轨:随着中国商品化社会的到来,与国外贸易剧增,中国原有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已不适应于现在形势,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要求。而资本主义世界已有几百年来不断改进的一套与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制度、规定、规格、交接方式、保证信用体系等。中国一是在国内发展商品经济中必需不断借鉴,在与国际贸易中要按他们一套方式进行,所以统称与“国际接轨”。

5.集资、融资:在商业活动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难以进行较大型的商务活动,遂把群众中分散的资金通过给予较高利息或一定股份,而把资金集中起来以进行商务活动称“集资”。

“融资”是将原进行不同企业活动或不同来源资金及生产资料折合的资金融合在一起,从而进行大型商务活动。

6.三角债:既是在商业活动中为了推销产品,常是以赊账方式先将商品卖出,等对方资金拿到手后再还债,而这一企业也是以这样方式得到这批物资的,也欠了其他企业或单位的款项。如果我要还这债,则我必需得到欠我一方的资金才能去还,这样称之“三角债”,“三角债”的危机在于“骨牌效应”,一倒一大片。

7.优化组合:常用在国营企业改造。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从企业体制、管理制度、生产方式等进行合理化改革,使之能提高效率,运转灵活,提高产品质量,使在商品市场中占一席之地,这就必须改变一些旧的生产方式。人员也要重新合理配置,称“优化组合”。

8.个体户:即是从事人体或一家为主进行商业活动的个人或企业称“人体户”。一般个体户规模较小,从事简单商务活动。

9.公关:既公共关系,用之于商业上,即在商务活动中进行联系,使对方了解我方商务活动情况,审察是否有合作空间,包括兜售生意,说服对方买我方商品。后者常以女性为主,称之为“公关小姐”。

10.双规:这是中共主要对可能有贪污行为的官员,强令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听候上级或专案组人员查讯或审讯,称之为“双规”。为等候随时查审,双规官员一般不能随意离开当地。

以上仅是中国商品社会后,最常见几词汇,其他如与政府对商品经济政策有关的,如“宏观调控”、“软着陆”等也很重要。

从上可看到商品大潮,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改变了人们交往中用的语言。

(看中国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