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世纪回眸 第11集-论经济发展策略的失误

 2005-08-16 18:0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希望之声报导)

明居正:我们回头看到盘拨农业的部分,我们提到说任何的国家从农业社会转上工业社会,他首先要有一个让农业成长的过程,这成长的过程时间多长?没有一定。比较短的大概五年到六年,台湾就是这样子;比较长的话十五年到二十年也不足为怪,就像日本在大正天皇的时候就是如此。

那么也就是说,任何国家要去发展工业以前,他首先要累积资金;而身为农业经济,他累积资金的来源,基本上就只有盘拨农业。所以盘拨的结果,就是农业得了几年的好景发展之后很快就被盘拨,然后后面会压的非常惨,但农业仍然强固到一定程度,等到农业的部门钱拿出来之后,就要投进工业里面去了。

各位看到这我们有两个选择,从农业部门抽出来的钱可以投进轻工业,可以投进重工业;一般来说,投进轻工业的才有成功的机会。我们来看看这个部分:所谓轻工业我们也叫做民生工业,或者叫做消费工业。

什么叫民生工业呢?简单的说就是这东西一做出来,他的产品是老百姓平常生活马上用得到的,譬如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育乐马上可以用得到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它有几个特色,第一,它需要的资金比较少,需要的技术层次也比较低,我们叫做进入门槛低,所以一般民间可以负荷,而且更重要一点就是它生产周期很短。我作一支铅笔的时间可能不要一天,作一个茶杯的时间不要一天,一天可以做很多块肥皂,做好之后马上就进到市场,所以生产周期短;然后进入到市场速度很快,它变现的时间也非常快。

换一句话说,这些商人和厂商呢他收回资金的时间也比较快,那么对他来说非常合适,需要的钱少、然后需要的技术低,回收的比较快,民间进来投资比较合适。那么这个发展过程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呢?同样的,比较短的。比较幸运的五、六年,七、八年;比较长的话一、二十年也非常正常。尤其到近代以来,我说的是第二次大战以后,这五十年来大部分时间都缩短了,所以通常十年左右他就到达一个高峰,也就到达一个瓶颈。

我们注意到从一五计划开始,中共选择的经济发展策略就是重工业优先,其次是轻工业,其次是农业;这和我们讲的比较成功的经验,农、轻、重、尖的这种发展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我们再接着谈,如果说他选择的是农、轻、重、尖的话,我们刚刚谈到轻工业发展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当它到达饱和的时候,它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瓶颈?

我们现在回来看一看,那么我们刚刚提到这个轻工业,也叫做民生工业,他的产品出来之后就立刻进入到市场,所以运作一段时间之后,国内的市场会被带的繁荣兴盛,饮食、交通或是其他的民生都慢慢的开始复苏,然后老百姓开始有钱了,厂商或商人开始有钱了,所以国内市场逐渐的热络,然后逐渐的饱和,在热络跟饱和当中,经济发展的瓶颈开始出现。

这瓶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瓶颈表现在当经济发展到这个时候,这些厂商就是说我因为生产的非常有成效,然后我的产品很受欢迎,所以我需要扩张,我如果需要扩张的话,我需要更多的资金,我需要更多的材料、原材料;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我要添盖厂房,除了我自己的部分之外,我还需要这个社会环境的配套。

比如说,马路或是这个运输的道路要变的更加通畅,运输的工具火车、汽车、飞机或是轮船数量要够大,而且要够稳定;相关的设施,道路、桥梁、港口、机场乃至仓储的设备都要能够一应俱全。

换句话说它是个整体上升的过程,那么瓶颈在这里就出现了,原来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这么好,他对于仓储、车辆、交通、港口的要求没有这么高,甚至资金的要求也没有这么高,但是一旦国内市场饱和的时候刚才讲这些现象,就出现了严重不足的这个问题。

那么港口、桥梁、原材料等等这些供应,它跟刚才讲的轻工业或是民生工业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第一,他需要的资金高的多,第二,它需要的技术门槛高的多,第三,就是如果说我要投入生产的话,生产周期非常长,我盖一条马路、修条桥等等或盖一个港口或盖一个飞机场,需要的时间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年八年,都常有的事情,所以回收的期间比较长,民间的实力比较不够,不能做这件事情。

但是民间的实力不够,需求在,那怎么办呢?只好政府出面做,或政府出面带头来做。他去修桥、补路,然后买飞机、建造港口等等,他来做,在大陆这个称为积建工程。所以当民间的市场饱和了,这积建工程达到瓶颈的时候,政府就来介入了,这个时候走到重工业。

所以从农业走到轻工业,现在走到重工业,那么重工业要发展多长时间到达一定的水准呢?也没有个一定。一般来说十年、八年跑不掉,长则二、三十年都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就这样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一层层这样子垫高,等到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可以发展尖端工业了。

我们所谓的尖端工业,我们回顾过去五十年来看,有很大的变迁,在1950年代的尖端工业是家电产品,像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冷气这都是比较高档的尖端工业。随着人的科技进步这些慢慢就不再是尖端工业了,我们继续生产,但技术降低很多,因为我们进步了;这时候尖端工业或许变成了石油化学工业;然后再来的尖端工业变成了电脑工业或相关的行业;再来是资讯业。

走到现在的尖端工业一般就是资讯业、通讯业,或者是基因工程这些相关的东西。我们在过去几期谈到台湾的发展经验,台湾基本上就这样走过来的。

在50 年代进行了土地改革,相对和平,所以有个将近十年不到的时间农业很快发展起来,政府这时候开始盘拨农业,开始抽比较重的税,拉大了剪刀叉。把这钱抽来之后一个相对廉能的政府,决定说我把这个钱很快的投进轻工业跟民生工业去,所以台湾经济应运而生,当时又配合了国际市场的繁荣,所以台湾开始从进口替代,走到出口扩张,这样发展起来,这样一步步垫高了整个经济,创造了经济奇迹,所以台湾是这样走过来的。

那么现在回过头各位就会明白我说的意思了,爲什么大陆当时选择的这条发展道路是错的,因为他当时的发展状况跟各方面条件跟台湾非常接近,大家会讲说中国大陆是个大国,他走的道路跟台湾不一样,不是的。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或者说这个其他的国家,有些国家也都是相当大的国家,我们从人类经验可以看到,不管你国家大小,除非你产石油、铜矿或铀矿什么很特别的东西,你能够用这个很快的工业化,否则的话你都必须走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这条道路。

我再说一遍,走农、轻、重、尖不保证成功,但是不走农、轻、重、尖几乎保证失败。所以我们看见东欧各国采行共产主义,采取史达林的模式,以重工业为优先的这种发展策略通常导致失败,而失败最惨痛的部分通常在于农业,一个软弱的或是说脆弱的农业,是没有办法长期支撑工业发展的。

所以经济发展策略的错误我们在中国大陆身上、在东欧国家身上,乃至苏联身上我们看得非常清楚。那么比较不幸的就是中国大陆走的是共产主义的道路,对一五的成功或是所谓的成就他的诠释错误,误以为走重工业的道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对发展经济是有帮助的。

所以再这样走下去,然后到了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再重复了错误,我们可以看见应该讲说是错上加错。经济发展是有它的规律的,违背这个经济发展的规律就会被惩罚,违背得越厉害,惩罚就越严重,我们在后面的发展就可以看到了。

那现在让我总结一下:第一,我们回头看,过去采取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去发展经济通常不成功,但是不采取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你走了农、轻、重、尖也不保证成功,但是背离了农、轻、重、尖几乎保证了失败。中国大陆不幸的开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今天这节目到这边就要告一段落,欢迎大家下一礼拜同一时间继续收听我们的中原大地世纪回眸,我们下次再会。

各位希望之声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欢迎大家来收听我们这一期的《中原大地世纪回眸》,我们在过去几集当中曾经用过一些篇幅讨论,如果当年中国大陆走的不是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道路,他走的是台湾的道路,那中国大陆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做了很多的假设,也做了很多的推演,当然我们的结论就是如果当年中国大陆走的是台湾的道路的话,他今天会是一个富强康乐而民主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发展过程当中,他不需要付出这么惨重的社会代价,在经济上面甚至在人民上面都不需要付出这么惨痛的代价。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看中共当年他选择这条发展道路,他到底有什么问题?

在今天我想集中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看待一五计划,也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就是从一五计划以来它的整个发展策略,尤其是经济发展的部份,它是怎么铺展开来的?他有什么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共官方的说法,一直讲说一五计划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计划,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巩固内部,我们也谈过比如说五大运动,各位看九评共产党里面就谈到这五大运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思想改造、正反、三反五反等等;这个阶段是巩固政权的阶段,巩固过后他就开始真正要进行经济建设。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严格说起来是比较晚了,他从 1953年到1957年被通称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五年计划的由来基本上是苏联式的模式,也就是苏联他采取了这种五年计划的方式去推展计划经济,中共就亦步亦趋的跟着走了。

这五年计划推展下来,苏联帮他提供了一部份的技术,提供了专家,也提供了一部份的资金。发展的重点在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中共很明白说的。我们从投资总额也可以看出来,在当时五年计划的总投资量来说,有41%投在重工业,所以它的比重算是相当的高。

一五计划推出来之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共讲说有很高的成就,我们现在就用中国官方的数字来看一看,他们所谓的成就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数字就是中共官方所说的这五年计划的成就,从上面我们可以看见工业的成就,它这五年下来我们的成就是成长了98.3%,每年的平均成长率是百分之十几点多增长率;然后在农业的部份,五年下来是23.3%,年平均成长率是百分之四点几。

从这个数字各位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工业成长率远远高于农业成长率。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这组数字他说明了一个问题是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中共会讲说我工业投资的多,所以成长得多。当然不错,可是中共官方另外有一套说法,就是各位比较熟悉的说法:第一、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第二、是由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一五的计划假设是成功的话,他真的是由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吗?不是的。我们这里不是要帮中国共产党泼冷水,我们是要把事实还原来看看这个计划所谓的成就究竟在什么地方?

稍有一点历史背景的朋友你们回想一下,中国过去治乱循环两千年,在这两千年当中,我们可以看见每一个朝代末期的时候都出现了比较大的暴乱,通常是农民运动或是农民革命。

一旦这个社会秩序崩溃的时候,经济就没办法发展,人民流离失所或者死于战争;等到战争打完了,新的朝代重新建立的时候,他通常采取一个政策--修养生息政策。也就是政治上不太惊动大家,给大家比较大的活动空间,让大家重新去好好过生活。

在过去农业时代里面,一旦好好过生活的时候经济就会慢慢恢复,一恢复首先是农业的部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历朝历代,两千年来基本上都是这样子。他的特色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是农业经济为主。那么这个时候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见,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我们有对日的战争,短则八年长则十五年,完了之后又有国共的战争,中间几乎没有经过休息,所以前后接连了大概二十年的战争,中共现在终于把国民党打败,把国民政府打到台湾之后,他在大陆是应该给老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所以如果他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的话,经济自然就会恢复,所以这个一五计划的成功,严格说起来不是一五的成功,是大战之后的恢复。但是共产党在这里有没有主导性呢?有主导性。他的主导性就表现在他把恢复的重点不是摆在农业,摆在工业而且是摆在工业当中的重工业。所以他产生的结果,就是农工业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或严重的不平衡。

我们再回忆一下我们刚看的数字,工业发展成长98.3%,农业这四五年下来成长23.3%,中间的差距是四倍多,如果反过来的话可能好一些,也就是如果农业成长百分之九十八点几,工业成长百分之二十三点几,这样会导致一个好的结果。

就是后面如果经济要再发展的话,那么他有一条比较强壮的农业的腿在支撑着他;反过来说现在中共因为采取了苏联的模式,采取了史达林的模式,然后把大部份的资源配置在工业上,甚至是重工业上,当然也配置了资源和农业,跟农业发展相对弱的多,这种农工失衡,就导致了后面经济发展进一步的这种失败,他跟台湾经验相差,距离就越来越大了。

我们刚刚谈到在中国大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他就采取重工业优先的策略,那么后面的发展更是如此。这套策略我们跟别的国家相比是一个不好的策略,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策略 。

我们刚才提到中国大陆的发展策略是重工业、轻工业然后农业;我们有说到别的国家它比较好的发展策略,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跟尖端工业,叫做农、轻、重、尖。

我们如果把过去将近两百个国家,将近两百年来的发展策略,我们做个比较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百个国家里面,真正经济发展的比较成功的,一般而言,差不多三十个左右,这当然不包括产石油的国家,那么产石油的国家他是一支独秀,石油工业发展的非常好,但其他部份不一定发展的好,也就是他国家整个工业化的基础并不够。

那么我们一般所谓比较好的这些经济体,它是内部的经济发展,它是配套成型的。内部市场跟外贸成一定的比例,对外的依赖不会过重,然后国民所得到达一定的数字,然后平均分配也相当的好,到达这些指标的我们称为经济发展的比较好的。

所以在这两百年当中,将近两百个国家里面,比较成功的只有三十个国家,这三十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好,通常都是走农、轻、重、尖这条道路;我们并不是说你只要走了农、轻、重、尖就保证成功,我们不这么说的。

我们说的是,如果你采取农轻重尖的话你有成功的机会;反过来说,你走的不是农轻重尖的话那你应该是不会成功的。从过去很多国家案例,我们这两句话基本上应该站得住脚。

那么先让我们进一步看看所谓农、轻、重、尖它是怎么走的?任何国家要发展工业或者进行工业化、进行现代话,他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坚强的农业基础,第一步他要进行土地改革,基本的方向就是把土地从国家的手上或从大地主手上拿出来然后分给老百姓,造就自耕农,然后提高他们的生产诱因,然后农民愿意去生产了,农业的产量慢慢的提升了,这时候政府再投资金下去,改善水利、改善稻种或是麦种,或改善农作物各种的抗虫的能耐,抗寒的能耐等等,然后改善水利,做这些事情。

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他的产量会逐步提升、逐步提升,这时候政府开始抽税了。政府对这方面抽税,他的目的是要从这里拿出资金来,然后投进工业里面去,这是任何国家要走上工业化当中,它有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

大陆的朋友如果对马克思的理论有一点点了解的话,他说的就是是最早资本积累的过程,有时候称为原始的资本积累过程,所以对一个农业国家来说要累积资本他没有别的来源,他只能从农业部门来,所以他用剪刀叉的方式、用重税盘拨的方式去盘拨农业,然后最后把钱挤出来,挤出来之后投进工业去。

(待续)

(据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中原大地世纪回眸节目录音整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