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灯—拉萨浮世绘(6)
我想要描绘的拉萨,并不是我描绘的拉萨;而我正描绘的拉萨,已是五蕴炽盛的拉萨。
最早在网上看见一篇报道,是说2003年夏天,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拉萨接受43名外国记者的集体采访,期间英国《卫报》记者提到了“蘑菇灯”,问向巴主席:“拉萨街道上的蘑菇形路灯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您喜欢这些灯吗?您担心拉萨会变得毫无特色吗?”
而我们的主席似乎有点儿答非所问,把话一下子扯得很远,说“胡锦涛同志非常关心拉萨老城区的改造”,接着又说“自治区和拉萨市政府也很重视老城区的保护和改造,并已投入资金近3个亿,进行危房改造等”,然后自我表扬道:“老城区基本保持了藏民族的建筑特色,保持了地方的风格,保持了八廓街原有的风貌,应该说成绩是显著的”。看来他并不打算理会什么“蘑菇灯”。
于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再次发问:“您真的认为老城区的蘑菇灯跟周围环境和谐吗?”这一回,向巴主席听清楚了,他正色道:“西藏历史上没有路灯,没有可供借鉴的、西藏特色的路灯。你们可以去看一下八廓街的路灯,在我们能想象到的范围之内,还是尽量赋予它一定的民族特色。可能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它富有民族特色,跟拉萨的街区、周边的风格协调;也有人认为它不协调。我不敢说这是最佳方案,但我们尽力了。八廓街的路灯是我亲自负责的,专门找了一些懂行的藏族人,请他们提意见。由于历史上没有可借鉴的,可能不会令大家都满意。”言下之意,似乎只要是“我亲自负责”的,当然具有“民族特色”。
真有意思,我得去瞧瞧这“蘑菇灯”。几天后,从内地回到拉萨的我果然看见了向巴主席“发明”的路灯。呵呵,全长不过一公里的帕廓街上竟然并肩接踵地出现了近百个路灯(真抱歉,我的工作太马虎了,竟然忘了从头到尾数一遍),可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灯杆很高,似乎是金属质地泛着黄铜般的光泽,光秃秃的,直到顶端突然一层层地,涌现了一堆巨硕的白色灯泡。从我当时所拍的照片上可以数得出,一共四层,十九个灯泡,看上去头重脚轻,似乎不成比例。
如此密集的路灯,后来得知造价昂贵,竟然每个都在万元以上。到底是用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呢?仔细看看,有的灯杆已经残损,甚至底座还有塌掉一角的,露出了那并非金属的质地而类似石膏的成份,那是不是十分低廉呢?有的灯杆已经倾斜,令人担心会不会哪天突然倒下,砸在终日川流不息的转经者的头上?许多灯泡破裂了,不见了,是被调皮的孩子们用石头打碎的,还是被西藏灼热的烈日烤得炸开了?说实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明白,在飘拂着五色经幡的西藏民居所环绕的转经路上矗立着的这些路灯,有多么地喧宾夺主,既不赏心,也不悦目,还不经久耐用,显然是又一个豆腐渣工程。
或许向巴主席认为这路灯像莲花不像蘑菇,可问题就是,它怎么那么像乱糟糟的蘑菇,而不像盛开的美丽莲花呢?外国记者说得没错。
──《观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