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儿子一家人同住旧金山,媳妇是医生。有一段时期,媳妇轮值早班,儿子因此要求她早上七点过去代为照顾小孙女。她如此写道:“我六点不到就起床,匆匆漱个口,擦把脸,就推门出去,沿亮着街灯的旧金山街道,开了约三十分钟的车,才抵达儿子家。”看到了小孙女,听到了她童稚甜蜜的声音,奶奶的一颗心,全都融化了。她高高兴兴地抱着孙女,喂她吃完早餐,再替自己泡杯咖啡,这时,还不到七点,只见媳妇睡眼惺忪地起身了,一言不发地 “夺门而出”,上班去了。原以为“尽忠职守”的自己已达到了“孝子贤孙”的新要求了,没有想到,儿子居然对她说道:“妈,你来得太早了,以后七点整抵达,好吗?”她心想:“七点整?这真是个难题,哪能算得这么准呢?”她接着写道:“第二天,我当然又早到了,将车在儿子家门前面停好,外面天色尚暗,车子熄火之后,在黑暗的车内枯坐,只觉得车内温度渐降渐低,愈来愈觉得有澈骨的寒冷,恨不得不顾一切地冲进儿子家,但是,转念一想,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不是让儿子为难吗?只得开了车子引擎,在座位上尽量把身子缩小,以期减少寒冷的程度,硬硬挨到了清晨七点,才过去按门铃,这才发现,我的手是抖的,面孔想必也是脸白唇紫罢!”
如此委屈自己,只为了迁就儿子不算合理的要求;明明来此的目的是缓解儿媳的难题,却宁可冻坏自己也不肯伸手叩门。
这是一种“单向”的爱,为求融洽相处而得低声下气地“孝”子“贤”孙,老实说吧,单听不做,都已经觉得悲凉无限了。就我认为,“双向”的爱,是应该包括“体谅、体念、体贴、体恤”这“四体”的。双方都拥有一把“万能匙”,随时随地都能坦然地进入对方的家门和心门。
说说一件难以忘怀的陈年旧事。
那一回,在远亲家里用餐,饭桌上有上好的咸蛋,裹在蛋白里那橙红的蛋黄,宛若镶嵌在洁白云絮里的夕阳,油滋含润,亮而艳。远亲十岁的独子,很快地把蛋黄挖出来吃掉了,又若无其事地把筷子伸进母亲的碗里,面不改色地把母亲咸蛋里的蛋黄挑出来,一口吞掉,之后,将他不喜欢的蛋白通通丢进他母亲的碗里;远亲看不到此举的“近忧远虑”,居然还得意洋洋地对我们笑道:“瞧,你们瞧,他年纪小小的,就已经懂得挑精拣细来吃了!”说话那语调,仿佛她独子做了一件让人称羡的大事,实际上,她没有想到她已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一颗“地雷”了。
敬老,是家教很重要的一环,而敬老的观念,又往往是通过生活里的大小事件逐渐地培养起来的。在我家里,最好的食物永远是保留给我亲爱的父母亲的;父母亲的意愿和感受,永远是我们首先考虑的;而这,便是我对孩子长期所实施的身教了。
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我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但是,我明确地知道,在将来,我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新版“孝子贤孙”的“信徒。
不论时代起了什么样的变化,“长幼有序”始终是个革命不了的美丽概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才能因此而成为代代相传的美好理念。
- 关键字搜索:
- 孝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