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国热──美国高喊“我来了”

也许你还无法想象目前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什么样的剧变,在农村的某些买卖牲口的广告上,甚至可以看见QQ(一种类似于MSN和 ICQ的聊天工具)号码的出现。有9400万中国人是互联网的忠实用户,于是许多网络公司一飞冲天。6月13日即将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最大互联网市场,上海游戏开发商盛大公司(Shanda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Ltd.)2004年以1亿美元上市,现在其市价为当时的249%。

作为提供网上酒店预定和其它旅行相关预定的机构,Ctrip.com2003年12月首次公开募股为4000万美元,此后其股价翻了一倍。腾讯2004年在香港公开募股时投入2亿美元,至今股价已经提高了30%。现在,美国的互联网大型公司也想分吃中国的蛋糕,他们争先恐后的进入了这个东方的神奇领域。5 月11日,微软互联网事业部宣布和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MSN正式宣布在华推广中文门户网站。

Google在5月底于上海开了一小间办公室,这是继2月份和腾讯合作的延续行动,Google与腾讯的合作经营主要是联合为中国用户提供网络搜索。雅虎(Yahoo)、亚马逊(Amazon)和eBay等公司跟着潮流一路追赶,他们都准备在中国“大干一番”。加州市场调研公司Piper Jaffray & Co.的分析师莱施特奇(Safa Rashtchy)说,“在大型公司中去中国做生意的紧迫感逐渐加强,如果你不能分得一杯羹,你可能就是未来的输家。”

美国公司现在进入中国可说处在一个非常容易的时期。在过去,西方公司要进入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可说比登天还难,特别是设计到那些向中国用户提供内容的公司时,外国公司的控股等都受到了极为严格的控制。2003年年底,作为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取消了许多西方公司在中国经营的屏障,微软能够占到 50%的股份,鼓励了许多西方公司的信心,虽然现在要在中国获得经营许可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不过进入中国并不等于进入了天堂,许多公司还要为今后的赛跑再接再厉。Yahoo最头痛的问题是它的全球竞争对手Google现在也在中国“抢饼”。 Google的广告收入在2004年的中国是2400万美元,已经占有四分之一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市场。当其它公司只卖一次点击36美分的时候, Google把它的价格降低到了24美分。eBay出资了1亿8000万美元和中国最大的拍卖网易趣网合作,并宣布它2005年在中国的投资可能是1亿美元。

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商亚马逊(Amazon.com)以750万美元收购中国最大的图书销售网卓越(Joyo.com),其CEO拜佐斯(Jeffrey P. Bezos)在亚马逊公司5月17日的周年会议上发言称,这是个世纪的投资,虽然可能目前收益很慢,但从长远来讲,必定迅猛增长。对于美国的“入侵”,部分中国公司表示欢迎。腾讯的CEO1亿8000万美用他的经验告诉《商业周刊》说,作为占有中国互联网即时消息市场77%的腾讯公司,最初选择的对象并不是Google而是中文的搜索引擎百度。

马化腾表示,“百度可能成为竞争对手,和境外公司合作比较安全。”今年34岁的马化腾认为Google更加有效和便捷。不过对于境外公司来说,当然在中国抢占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它们没有像马化腾这样的合作对象,任何“孤军奋战”的外国公司大多面临失败的命运。而这个市场也没有发育成熟,付费搜索每年的收益只有1亿5000万美元,美国的这个数字是39亿美元。除此以外,在中国境内没有服务器的公司也处于不利的位置,许多使用教育网的大学生根本无法使用或者浏览这些网站。

MSN是目前最为成功的范例,MSN的财务总管杰夫(Bruce Jaffe)对《《商业周刊》的记者说,他的公司正在保证做到最贴近当地人民的地方化程度,“我们对任何当地的事情都保持最高的敏感度,任何中国在互联网上的清规戒律当然也会出现在我们的中国门户网站上。但是,这是我们美国网络公司愿意付出的代价。”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