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三只眼看中国大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和苏联的特殊关系,中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体制而来。所以,大学是在计划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体制严重阻碍了中国大学的发展。文革是一次对大学的独立性的毁灭打击,中国的大学独立性丧失殆尽,转而成了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文革同样延误了中国向民主化迈进的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的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中国的大学依旧。基本上没有什么进步。近几年,中国大学原来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却层出不穷不知哪个贱货发明了“教育产业化”这个词。自此,各个大学疯狂扩招。大学是不管它的学生的质量,而只注重大学的经济效益。教育也成了发财的产业。哈哈:中华民族的“独创”。
我想就大学问题的根源发表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供大家商榷。中国大学的校长产生的机制是不健全的。中国大学的校长基本上都是任命的,任命时它并没有考虑此人与此大的关系,并没有考虑此人是否有能力胜任此项工作。
比如说,我所就读的河北科技大学,校长是原来化肥厂的车间主任,后又任省干校农机厂厂长、石家庄电容器厂厂长等职。我在想:学生和机器是不一样的呀,如果校长的观念转变后还好,如果没有转变,将学生当成机器生产,那麻烦可就大了,机器可以成批量的生产,质量一样好就可以。但学生呢?不了呀!!学生是要求多样化的呀,如果校长真的将学生当机器成批量生产,到时候发一张毕业证就可以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呀!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多样话的人才呀!人才可是关系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未来呀,岂可儿戏!!难怪近几年河北科技大学的学生增长如此之快。我认为应取缔大学校长的任命机制,大学应充分享有足够的自由,包括校长的选择。而国外的教授治学、教育独立和学术独立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应借鉴国外大学的校长选择程序:先有一个大学校长的遴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既有社会参与、又能充分体现学术界的评价,这个委员会还要考察他的道德人品和管理能力。我认为可以有学生在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学校领导之间民主选举,同时又有社会参与。当然,竞选者也可以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由于中国现阶段的民主制度不健全,如能让学生在学校充分享有民主,以后把此项风气传向社会,则不失为实现中国民主的一项好办法。
中国当前屡见不鲜的学术腐败,则是中国大学的老师素质降低的见证之一。有些老师缺乏对真理和良知的追求永恒追求,缺少最为基本的人文关怀。而官本位对中国大学的渗入也使一些真正有才华的老师等20、30年连一个教授也评不上。就像陈四益先生在《读书》那篇短文中说到的一样:“官员,我所欲也,因为有权,可以得到权利所能换到的种种好处。学者,亦我所欲也,因为可以得到眩目的光环和学者的种种好处。但是,一般说来,二者不可兼得,一旦有行政事物缠身,那里有做学问的工夫,反之亦然。但是这也难不到今人,当了这个长哪个长,业余再读个博士硕士的还是小菜一碟?课题审批。科研拨款,林林总总,那一样学校都会有求于它,以学位作个人情,和乐不为?有了学位,他就是专家,同国外有什么大的合作课题,他就自己牵头,事情别人去做,名呀利呀他都手到擒来,各色开销,也可以到课题费力里报销!!”
今日的大学生达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既都是些大量的没有节操的顺民(一个教我的老师的话)。而且大都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检点中国大学发展曾经的绚烂和辉煌,当下的繁荣与失落,一些有良知的学者提出重建大学精神。
我认为当代大学首先应重视自己学校学生的含金量,其次让大学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次让大学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可以借鉴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说的:“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成了北大高扬的旗帜。还有清华老校长梅贻绮的“大学者,非谓有大楼只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竺可桢的“大学犹之海上之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降落道德之标准也”。可以借鉴然后形成自己大学的特色,从而使自己大学的学生思想和人格兼升华!
当代大学的老师应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对精神的追求应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大学也应让教授拥有治校的权利。
英国教育家钮曼对大学的论述堪称精辟:“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愿中国的大学一路走好!!
- 关键字搜索:
-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