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抑制炒风要避免矫枉过正

香港《观察星报》第38期供稿

追逐GDP高速增长以提升地区价值的地方政府热衷推高楼价,令炽热的经济变的更为热火,却给全国宏观经济带来麻烦,抑制过热的房地产价格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旋律。自三月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温家宝将防止房地产业过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北京政府不断有新措施出台,以压抑炽热的炒楼风。最近国务院下属七部委出台的新政策更加大了打击力度,遏制楼价立竿见影,上海、杭州及周边城市出现大量抛盘,楼价亦应声下滑,有人更预言,今年整体房地产价格将下跌三成。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这样起伏,将达不到中央要求防止房地产业大起大落的要求,高涨的房地产业软着落亦只是一句空话,抑止短期快速高昂的楼价将变成矫枉过正的游戏。

在新政策下,上海及周边地区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经过一轮房价狂飙以后,房地产市场终于在中央重拳出击下进入了秋冬季节。有报导指,上海虹桥地区有人抛出楼房,要地产经纪在6月1日前出售,将原来挂盘每平方米15,000元的楼价下降至13,000、12,000元出售。国务院通过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后,上海、杭州等地房地产二手市场出现大量抛盘,不少业主赶在意见生效前将房屋出手。

业主大逃亡

这样的业主大逃亡的状况也出现在南京,无论是炒家还是普通业主,纷纷闻风而动。目前,南京楼市已掀起两大热潮:抛房热潮、赶交契税潮。南京房地产资讯网显示,5月12日,在“铁八条”出台当日,次新房一栏的房源量仅250条,第二天就达到了399条,激增60%。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的大面积抛房现象迅速波及南昌。南昌房产仲介人士纷纷预测,从现在起到5月底,南昌很可能也会出现大面积抛售“多余”住房的现象。

一系列推低楼价的政策,令还在观望中的市场一下子走低,卖楼的不断降价,买楼的改为租楼,一些地区几乎是零成交。短短两个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逆转,是因为温总理政府报告提出抑制炒楼等“八条意见”:把稳定楼价定位于政治高度。

八项调控措施

在温家宝总理4月2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楼价及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问题再一次成为讨论研究的焦点。会上提出了八项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措施,与此前的“国八条”相比,“新八条”更强调用房地产市场各环节的调控来达到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中央“新八条”实际上是要向市场显示“稳定”楼价的决心。

中央遏制炒风、稳定楼价用心良苦,短期内不断加大力度下猛药,在一个措施的效应善未浮现,接着的措施又杀到,强硬的政策自然可令房地产价格大幅下挫,亦可起到打击炒风的作用,但可能令中国炽热的房地产业硬着陆也是十分明显的。房地产业在中国众多城市成为支柱,其兴衰不仅影响地方的经济发展,也影响到众多的相关产业。据悉,上海去年经济增长13.6%中,房地产业拉动1.3个百分点。如果加上相关的建材、家用电器、中介服务等,据说总体对上海GDP的贡献占到四成,如果确凿,中国房地产业的硬着落,对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很大。因为中央有关政策的强硬效应还没有发酵,紧接着就多管齐下,有矫枉过正之嫌,中央政府一方面指前段时期楼价升幅过猛,但另一方面又急功近利,希望楼价马上掉头,这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值得商榷。

香港有过教训

在压低楼价、遏止炒风方面,香港有过教训。回归后的香港政府也希望降低高涨的营商成本,推出每年增加八万五千个住宅单位的措施,由于正值金融风暴之际,楼价下挫一发不可收拾。香港的业主大多是按揭贷款买楼,楼价下跌并低于银行贷款,造成数十万个负资产家庭,打击了中产阶级。而同时,负资产业主只能任由被银行收走拍买,银行成了业主,影响了金融系统,最后“八万五”政策亦被迫流产。

炒风固然不健康,但中国的问题往往就是“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缺少中长远的发展思路,在市场经济面前的产业调整,需要统筹和适度,不能矫枉过正,否则效果适得其反。之于有人说,房地产硬着陆是为放开人民币汇率作铺垫,是不是丢卒保车那就不好说了。

作者为资深传媒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