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我走上了工作岗位,由于我一直受邪恶党文化的侵蚀,怀着一个农民儿子本有的朴实,始终想:是这个党给了我工作,发给我工资。于是对其一直心存感激,并对其十分敬仰和拥护。工作中我勤奋努力,务实敬业,积极工作,努力回报社会,回报邪恶中共,不曾有半点不敬。在工作中我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血,曾多次获得县、地两级的表彰。
由于工作上较为突出,我逐步提升走上了领导岗位,并从乡下调进城里担任一个单位的副职,后又提升为这个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在担任书记的十年中,与掌握党政大权的许多县处级领导频繁接触,我逐步深刻的了解到中共政客在人前人后水火不容尖锐矛盾的两面性人格。在人前和会议场合,他们讲话中,表现出来形式上给人的直觉影响:他们想为人民所想,利为人民所谋,口口声声讲党性原则,讲公仆作风,一副道貌岸然谦谦君子形象,真象急人民所急,忧天下之忧的正人君子。可在台后私下里,权钱交易,唯利是图,在原则与利益之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暗示办事人施好处费,“吃、拿、卡、要、嫖、赌”各显“神通”,本色尽显,同僚之间当面斯文有礼,幕后置于死地而后快。一拨拨走了,一茬又一茬的来了,人面不曾相识,但做事做人似曾相识。起初我感到惊讶与不解,看得多了,时间久了,我明白了为私、无懒、阴险、狡诈、无所不为,同僚相残,即是中共邪灵政客谋官、从政、为人的真正的本性。谦谦君子,大讲奉公廉洁,为人民谋利益,只不过是装给群众看的。
纵观中共执政半个世纪历史,所发动的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共党打击的人,大多昨天还是人民的功臣,今天便成人民的公敌,滔天罪人,顷刻之间从呼风唤雨的天上,到了遗臭万年永远不得翻身的地狱。象刘少奇、彭德怀等就是明证。
曾与毛泽东在其第一代党魁的“英明”领导和发动下,当时此起彼伏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全国人民齐上阵。只要有三个人站出来说你有罪,你就是反革命分子,在农村有人偷一个青玉米棒子,一个洋芋,卖两个鸡蛋换钱买一点农产品,你就是反革命分子,投机倒把分子,就抓出来批斗。一时间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都是“当权派”,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是“臭知识分子”,所有的教师都是“臭老九”,一个最正当的理由就是“造反有理”,谁不造反就是思想不积极,政治态度有问题,群众斗干部,子女斗父母,学生斗老师,不知有多少家庭夫妇相互揭发“反革命罪行”,子女揭发父母,学生揭发老师,一时间人人提心吊胆,言行十分谨慎,十分恐怖。谁也无法说清有多少家庭夫妻反目,父子决裂,划清界线。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儿女不仅没有尽养育之恩,反致父母惨遭迫害、丧失性命而振臂高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无产阶级专政万岁!”就连贺龙这些国家元帅都不能保护自己,在造反有理中在监狱里被迫害致死,一般干部群众知识分子、教师那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人一切生产生活都不顾了,造反就是最彻底的革命。并非中国人民不尽孝道,没有廉耻,没有理智,没有正义感。不是,全是共产党泯灭人性,发动群众斗群众,搞人人政治过关,划清界线的残暴政治强加给人的歪理,共产党邪教使人性扭曲,良智丧失,在世界上上演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运动。更无人性的是无数夫妻子女亲亲相残认为理所当然罪有应得。这理所当然的自慰,全是人性扭曲的中共邪恶党文化强加给人的歪理。
邓小平这位被中共媒体称之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总设计师,当时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政治运动中被打倒时全中国所有舆论媒体一个声音,“党内的走资派还在走”,“坚决反击右倾翻案风”,“人民当家作主,永远不得翻身”。被中共舆论媒体无休止的揭批,顷刻之间他是与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民主专政反其道而行之的十恶不赦的罪人,中共媒体舆论的声势似乎要把他扒皮抽筋,活活吞下去,任其遗臭万年。但其复位掌权以后,又大肆吹捧:“邓小平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下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全党自上而下深入又深入学习吃透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被称为全党的智慧结晶,是当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时间为邓小平歌功颂德,反映邓小平战斗岁月的电影、电视剧更是不厌其烦地播放,让邓小平永远不得翻案,置其死地而后快是中共媒体的舆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者,中国改革和开放的领路人,为其歌功颂德也是中共媒体的舆论。中共媒体在人背时沉没时当头踩脚,致死敌而后快,当有权贵时弄姿献媚歌功颂德极尽奉承,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成也是它,败也是它,它的前后矛盾,水火不容对立尖锐的两种态度、两幅面孔真让人厌恶和唾弃。我们不知道邓小平复出后对中共判若两人的舆论媒体当时作何感想,难道是邓小平或中共媒体是谁脱胎换骨了不成?中共媒体还有什么可信?还有什么良知?还懂什么廉耻?简直是一幅狗奴才摇头摆尾,有奶就是娘,有钱就是爹,有权就是爷,翻脸不认人的丑恶嘴脸。俗话说得好,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中共媒体还有什么值得让人信赖的,简直是满嘴胡言,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扮演的角色与中国成语古典中所说的卖毛卖盾的人酷似,前后矛盾。嘴脸如同臭蝇、疯犬,“嗡嗡、汪汪”为讨主人欢心蜂鸣、狂吠,最为悲惨的是一生下来,就先天缺陷,没有心肝,本就可悲可怜,世人责怪它没有正义良知,那不是强人所难了吗?
八九年学生、工人谏言反腐倡廉的爱国主义活动,非但没有引起中共当局的理性思考,改进工作。为了使当局镇压活动合理合法,把爱国主义之举,先说成“学潮”,再后升级定性为“反革命暴乱”。我记忆犹新,当时一位国家要员多次在电视上亮相说:孩子们还小,不懂事,被人利用,作父辈的哪能计较孩子的过错,政府也不会追究。一边满嘴仁慈,“不计较”,“不追究”;一边兽性大发,北京全城警戒,开动军警,调运部队,坦克装甲车开上街道,全副武装,北京刹那间成为中共保卫政权、枪杀中国学生、工人、群众的沙场。人民部队枪杀人民,多么“伟大”的“创举”, “不计较”、“不追究”中多少生命象水珠蒸发一样永远消失。那些幸免于枪杀者,一个个从街上固定的摄像机的带子里揪出来,开除学籍,抓捕归案,哪一个没被 “计较”?江邪恶党魁不就是屠杀学生工人彻底,镇压得力而被选中接班人的吗?
十年后的江泽民又亲自策划发动了对信仰真善忍的法轮功群众的镇压(近一亿法轮功学员,牵涉中国一半家庭的又一场与“文革”、“六四”如出一辙的血醒镇压运动)。在九九年五月,法轮功学员4.25集体上访后,各地公安部门走访法轮功学员,进行细致的登记填表,调查核实了解各地辅导站工作人员,说:国家不反对练功,练功自由,政府不限制,填表只是了解情况而已。无独有偶和八九年对学生的“不计较”承诺完全一致。两个月后的七月二十之前的四、五天,公安部门开始全面秘密抓捕各地法轮功辅导站工作人员,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法轮功骨干分子”。七月二十日开始发动全国人民,自上而下,层层签定责任目标。拿中国的话说,就是铺地毯式人人表态,人人过关,无论你与法轮功有没有沾边,你必须表态发言,表明政治态度,要与法轮功划清界限。对法轮功练功学员更是车轮式,割韭菜式的轮番叫去,参加学习班,洗脑、表态,威逼写保证,邪恶的无耻媒体,简直是二十四小时全是欲盖弥彰、瞒天过海的谎言邪说。全国上下开除学籍,搜捕练功学员,开除党籍、团籍、军籍、公职,收缴销毁法轮功书籍,抄家、罚没财产、高额罚款,惨无人道的严刑拷问泯灭人性的镇压。现已持续了六年,还在继续。据说中国政府拿出国库四分之一的财力大兴土木,改造扩建监狱和法轮功学员转化中心,满足镇压法轮功的经费开支。长达六年还在继续的镇压运动,闹得中国天翻地覆,制造了多少家庭悲剧,多少人失学、失业、失去生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我知道就在镇压的前两天(九九年七月二十日之前)我工作的部门要集中表彰一批先进工作者,各基层单位推荐上报的人选中有四分之一之多是法轮功学员,工作相当突出,始终吃苦在前,不计较个人得失,个个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深得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就因为当局开始镇压取消了他们表彰的资格,可他们的确是好员工、好人。
没完没了上纲上线的中共镇压运动,愈演愈烈,无休无止。当时一个主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对着法轮功学员说:“不就是练功,锻炼身体吗?我就不明白上面对法轮功这么小题大做,上纲上线,无休无止的闹腾,把所有工作放在一边,天天搞这个,简直是主次不分,劳民伤财,乱弹琴”。连坐阵安排部署镇压运动的主管人都感到无所适从,不耐其烦,不难想象层层剥葱式镇压中的法轮功练功人所遭受的摧残那更是无以言表和想象,简直达到了极尽残暴之能事。泯灭人性,神人共愤的反人类、群体灭绝性的打击达到登峰造极。
共产党邪恶组织的发展史、执政史,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彻头彻尾残暴、无耻、流氓、阴险的臭恶邪灵本质。发动内斗,制造恐怖,是中共一贯的行为。正如其第一代党魁毛泽东所讲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真是中共邪灵组织赤裸裸邪恶本质的自画像。是一贯奉行“假”、“恶”、“斗”行为的行动纲领。难免中国百姓精神和思想麻木,善恶不辩。因为他们一直生存在国家恐怖政策和高压政策之下,他们不能有主见,有善心,一切身不由己,难怪父母遭毒手,撒手归西而振臂高呼:“无产阶级专政万岁”。
我已对这个共产邪灵组织深恶痛绝,没有任何的信心。我的前半生是被它愚弄了和诱骗了,但我要明白地活好后半生。在此借大纪元一角,郑重声明,彻底退出我曾参加的一切共产邪灵组织:红小兵、红卫兵和中共邪灵组织。
也十分希望与我一样曾沉迷于共产邪灵,一时满足于流星一般短暂的政治权力的党员干部,擦亮眼睛理智地思考一下共产党的所作所为,作出清醒的抉择!别再执迷不悟,继续听命于它,是非不辩善恶不分,成为其帮凶。我想我们人没有为别人活着,是为自己活着。你成别人的工具,听从别人的瞎话,盲从别人的摆布,无意中成了别人的工具,受别人愚弄欺骗利用还不明白,还继续执迷不悟,那将会铸成大错,难逃法网。
丹巴
二零零五年四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原党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