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华只有一位记者?看看印度媒体如何报道中国

 2005-05-01 06:3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印度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之一,中国人十分关注这个具有神秘色彩的 国家,而印度对中国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但印度在华只有一位记者,他写的报 道是相当有限的。那么,印度人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中国的呢?请看环球时报记者发来的相关报道。

涉华经济类报道占多数

中国和印度是交往历史最久的两大邻国。由于宗教文化差异甚大,两国民 众之间仍有不少隔膜和误解。

印度在政治体制上效仿英美等国,这让印度人有了一种优越感。对于中国 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印度人感到困惑和不解。他们希望了解这个邻国经济 腾飞的原因,而了解的途径只能通过国内媒体的报道。

记者在印度工作多年,发现印度人获得的与中国相关的信息尚不够全面客 观,难以让他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现在,印度媒体也认识到了自己以往涉 华报道所存在的问题,正在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中国的改革和发生的巨大变化。

印度的主流报纸平均每月刊登4至6条关于中国的报道,其中经济类约占70 %。这类报道有两个特点:第一,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寻找经验;第二,在探讨本国经济时,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数字作为参照。印度媒体最关注的都是与中国 有可比性的领域和项目,如中国的“嫦娥工程”和“软件设计”等。这些都是吸引读者的“卖点”。

影响报道质量的原因

印度有一大批“中国通”,他们经常以专栏作家的身份在报纸上发表专稿。 中国研究所位于德里大学附近,是政府下属的研究机构,出版有季刊《中国述评》,供政府参考。一些著名学府如尼赫鲁大学和德里大学都有研究中国问题 的专家。中国研究所前所长莫亨蒂说,印度对中国的研究领域在逐渐扩大,20 世纪50年代主要研究的是历史和文化,80年代主要研究外交和军事,进入21世 纪后,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经贸和法律。

印度专家精通英语,养成了依赖西方的资料和西方媒体报道的习惯。印度 前驻华大使任嘉德说,相当一部分研究中国的数据和背景资料都来自西方的刊物和媒体报道,这使某些研究成果经不起推敲,也容易误导印度记者。影响报 道质量的另一个原因是,报道中国的记者大都没有去过中国。这与印度新闻媒体的结构有关。

印度没有官方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是印度450家报纸联合经营的最大 通讯社,目前在全国有100多个记者站,而在国外只设了13个记者站。该机构 派驻北京的记者是印度目前在华的惟一一名记者。

由于新华社与印度报业托拉斯有交换新闻稿件的协议,驻京记者主要报道 与印度有关的新闻即可。在我外交部和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经 常能看到这位印度记者的身影。

今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会议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这位印度驻华记者 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如何看待和发展中印关系的问题,温总理在回答时引用了印度《奥义书》中的诗句:“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 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这位记者立刻向国内报道了中国总理引用印度教圣典《奥义书》的消息,印度各大报纸 争相刊登,一时间成了印度民众议论的话题。

印度传媒专家古尔德夫·辛格博士认为,印度新闻通讯社是报刊新闻的主 要提供者。他说:“新闻通讯社提供的报道占报纸内容的40%-50%。中小型报纸没有足够的资金派驻记者,这些报纸的新闻主要依赖新闻通讯社提供,有 的高达100%。”由于本国记者报道中国的文章有限,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一些报纸不得不转载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这些报道都带有西方价值观和评 判标准,一般读者难以察觉。

访华观感最具说服力

印度媒体真正关注中国是在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时期。当时,新 闻报道团成员多达67名。印度记者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建设成就,引起了极大震 动。随着印度政界对中国议论的增多,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数量也明显增加,大 部分都对中国的改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和媒体记者相比,印度游客和商人发表的访华观感更具感染力。《先锋报》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到了中国上海的外滩,我还以为自己到了纽约的曼哈顿。我使劲拧了一下自己的骼膊,才知道自己并不是在做梦。”《印度教徒报》 刊登的一篇读者来信说:“我的家在新德里,去中国经商时,家门口正在建造一座立交桥。我在北京呆了两年,看到北京新建造了4座立交桥。回到新德里 后,我家门口的那座立交桥居然还没有完工。”这些报道都真实地记录了当事人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文章见报后,影响力甚 至比媒体记者采写的报道还大。

为了让外国记者认识、了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等部门每年都邀请一些外 国记者来华访问。印度记者报名十分踊跃。印度记者来到中国后,总要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追踪报道。这类访华报道在印度读者中的反响很好。《印度 时报》在今年4月5日的头版刊登了记者拉贾戈塔访问中国的报道。他在文章中说:“如果基础设施是国家建设的惟一指标,那么中国人正在建造人类历史上 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办报方针影响报道效果

印度电视台分为国营、私营和合资3种类型,而报纸全部为私营。政府认 为管理报纸的最好办法是让报纸“自我管理”。

印度新闻广播部只负责制定电子传媒的政策,报纸一律实行行业自律。具 体方法是:报业推选出一个自我管理的机构---新闻理事会。该理事会制定 了办报原则和记者守则。

办报原则获得印度议会通过后就形成了法案。根据《1978年新闻理事会法 案》第27条:报纸编辑不得发表一家之言,必须在赞成和反对之间保持一种平衡。比如,讨论中国经济改革问题时,报纸一般都把正反两方的文章放在一起 刊登,以示公正。从文章数量上看,对中国抱有猜疑的文章也不少,这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由于中国与印度的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印度媒体注重两国各个领域的比 较,比如,经济和基础设施、法律和金融制度、高等教育等。印度记者正在以客观心态分析报道中印两国的差距,同时,印度媒体讨论的题目也在不断变化。 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前,报纸讨论的题目是《中国是印度的潜在敌人吗?》瓦杰帕伊总理访问中国后,讨论题目成了《我们能够相信中国吗?》今 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后,讨论的题目则是《大象与龙可以跳华尔兹舞吗?》。

决策层重视涉华报道

印度记者的涉华报道,并不只是向读者传递来自中国的消息和对中印关系 的分析。印度政府的决策层十分重视涉华报道。

温总理访问印度后,印度报纸刊登了很多展望中印关系前景的文章。许多 文章都成了印度决策部门的重要参考。《印度教徒报》指出,在经济利益、全球影响和国家安全方面,中国和印度有必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印两国 人口占全世界的38%,当中印两国人民喊着口号一起跺脚时,全世界都会颤动。中印两国的文明史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加起来超过了1万年。现在,两国经济 增长速度在大国中又名列前茅,只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印两国才能遏止单边主义在全球的扩张。

一些媒体还指出,印度记者应该坦然面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报道中国社 会时应该采用平视视角,以更负责的态度报道中国的经验,如印度的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3倍,但印度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产量都低于中国,印度这个农业大 国应该认真向中国学习。有文章指出,在报道中国问题时,过多报道对方的阴暗面只能满足自己一时的自负心态,无助于国家自强,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毫无 益处,这也偏离记者的社会责任。

由此看来,印度媒体开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有助 于增进两国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环球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