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華只有一位記者?看看印度媒體如何報導中國

 2005-05-01 06: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印度是中國最大的鄰國之一,中國人十分關注這個具有神秘色彩的 國家,而印度對中國的報導也越來越多。但印度在華只有一位記者,他寫的報 道是相當有限的。那麼,印度人主要是通過什麼渠道瞭解中國的呢?請看環球時報記者發來的相關報導。

涉華經濟類報導佔多數

中國和印度是交往歷史最久的兩大鄰國。由於宗教文化差異甚大,兩國民 眾之間仍有不少隔膜和誤解。

印度在政治體制上效仿英美等國,這讓印度人有了一種優越感。對於中國 經濟的高速發展,大部分印度人感到困惑和不解。他們希望瞭解這個鄰國經濟 騰飛的原因,而瞭解的途徑只能通過國內媒體的報導。

記者在印度工作多年,發現印度人獲得的與中國相關的信息尚不夠全面客 觀,難以讓他們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現在,印度媒體也認識到了自己以往涉 華報導所存在的問題,正在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中國的改革和發生的巨大變化。

印度的主流報紙平均每月刊登4至6條關於中國的報導,其中經濟類約佔70 %。這類報導有兩個特點:第一,從中國經濟發展中尋找經驗;第二,在探討本國經濟時,以中國的經濟發展數字作為參照。印度媒體最關注的都是與中國 有可比性的領域和項目,如中國的「嫦娥工程」和「軟體設計」等。這些都是吸引讀者的「賣點」。

影響報導質量的原因

印度有一大批「中國通」,他們經常以專欄作家的身份在報紙上發表專稿。 中國研究所位於德裡大學附近,是政府下屬的研究機構,出版有季刊《中國述評》,供政府參考。一些著名學府如尼赫魯大學和德裡大學都有研究中國問題 的專家。中國研究所前所長莫亨蒂說,印度對中國的研究領域在逐漸擴大,20 世紀50年代主要研究的是歷史和文化,80年代主要研究外交和軍事,進入21世 紀後,研究的重點轉向了經貿和法律。

印度專家精通英語,養成了依賴西方的資料和西方媒體報導的習慣。印度 前駐華大使任嘉德說,相當一部分研究中國的數據和背景資料都來自西方的刊物和媒體報導,這使某些研究成果經不起推敲,也容易誤導印度記者。影響報 道質量的另一個原因是,報導中國的記者大都沒有去過中國。這與印度新聞媒體的結構有關。

印度沒有官方通訊社。印度報業托拉斯是印度450家報紙聯合經營的最大 通訊社,目前在全國有100多個記者站,而在國外只設了13個記者站。該機構 派駐北京的記者是印度目前在華的惟一一名記者。

由於新華社與印度報業托拉斯有交換新聞稿件的協議,駐京記者主要報導 與印度有關的新聞即可。在我外交部和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經 常能看到這位印度記者的身影。

今年3月14日,全國人大會議舉行了中外記者招待會。這位印度駐華記者 向溫家寶總理提出了如何看待和發展中印關係的問題,溫總理在回答時引用了印度《奧義書》中的詩句:「願我們同受庇佑,願我們同受保護,願我們共同 努力,願我們文化輝煌,永遠不要仇恨,永遠和平、和平、和平!」這位記者立刻向國內報導了中國總理引用印度教聖典《奧義書》的消息,印度各大報紙 爭相刊登,一時間成了印度民眾議論的話題。

印度傳媒專家古爾德夫.辛格博士認為,印度新聞通訊社是報刊新聞的主 要提供者。他說:「新聞通訊社提供的報導佔報紙內容的40%-50%。中小型報紙沒有足夠的資金派駐記者,這些報紙的新聞主要依賴新聞通訊社提供,有 的高達100%。」由於本國記者報導中國的文章有限,難以滿足讀者的需要,一些報紙不得不轉載西方媒體關於中國的報導,這些報導都帶有西方價值觀和評 判標準,一般讀者難以察覺。

訪華觀感最具說服力

印度媒體真正關注中國是在2003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華時期。當時,新 聞報導團成員多達67名。印度記者親眼目睹了中國的建設成就,引起了極大震 動。隨著印度政界對中國議論的增多,媒體對中國報導的數量也明顯增加,大 部分都對中國的改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和媒體記者相比,印度遊客和商人發表的訪華觀感更具感染力。《先鋒報》 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說:「到了中國上海的外灘,我還以為自己到了紐約的曼哈頓。我使勁擰了一下自己的骼膊,才知道自己並不是在做夢。」《印度教徒報》 刊登的一篇讀者來信說:「我的家在新德里,去中國經商時,家門口正在建造一座立交橋。我在北京呆了兩年,看到北京新建造了4座立交橋。回到新德里 後,我家門口的那座立交橋居然還沒有完工。」這些報導都真實地記錄了當事人在中國的經歷和感受,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的文章見報後,影響力甚 至比媒體記者採寫的報導還大。

為了讓外國記者認識、瞭解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等部門每年都邀請一些外 國記者來華訪問。印度記者報名十分踴躍。印度記者來到中國後,總要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追蹤報導。這類訪華報導在印度讀者中的反響很好。《印度 時報》在今年4月5日的頭版刊登了記者拉賈戈塔訪問中國的報導。他在文章中說:「如果基礎設施是國家建設的惟一指標,那麼中國人正在建造人類歷史上 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辦報方針影響報導效果

印度電視臺分為國營、私營和合資3種類型,而報紙全部為私營。政府認 為管理報紙的最好辦法是讓報紙「自我管理」。

印度新聞廣播部只負責制定電子傳媒的政策,報紙一律實行行業自律。具 體方法是:報業推選出一個自我管理的機構---新聞理事會。該理事會制定 了辦報原則和記者守則。

辦報原則獲得印度議會通過後就形成了法案。根據《1978年新聞理事會法 案》第27條:報紙編輯不得發表一家之言,必須在贊成和反對之間保持一種平衡。比如,討論中國經濟改革問題時,報紙一般都把正反兩方的文章放在一起 刊登,以示公正。從文章數量上看,對中國抱有猜疑的文章也不少,這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由於中國與印度的國情有許多相似之處,印度媒體注重兩國各個領域的比 較,比如,經濟和基礎設施、法律和金融制度、高等教育等。印度記者正在以客觀心態分析報導中印兩國的差距,同時,印度媒體討論的題目也在不斷變化。 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訪問中國前,報紙討論的題目是《中國是印度的潛在敵人嗎?》瓦傑帕伊總理訪問中國後,討論題目成了《我們能夠相信中國嗎?》今 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印度後,討論的題目則是《大象與龍可以跳華爾茲舞嗎?》。

決策層重視涉華報導

印度記者的涉華報導,並不只是向讀者傳遞來自中國的消息和對中印關係 的分析。印度政府的決策層十分重視涉華報導。

溫總理訪問印度後,印度報紙刊登了很多展望中印關係前景的文章。許多 文章都成了印度決策部門的重要參考。《印度教徒報》指出,在經濟利益、全球影響和國家安全方面,中國和印度有必要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印兩國 人口佔全世界的38%,當中印兩國人民喊著口號一起跺腳時,全世界都會顫動。中印兩國的文明史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加起來超過了1萬年。現在,兩國經濟 增長速度在大國中又名列前茅,只有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印兩國才能遏止單邊主義在全球的擴張。

一些媒體還指出,印度記者應該坦然面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報導中國社 會時應該採用平視視角,以更負責的態度報導中國的經驗,如印度的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3倍,但印度糧食及主要農產品產量都低於中國,印度這個農業大 國應該認真向中國學習。有文章指出,在報導中國問題時,過多報導對方的陰暗面只能滿足自己一時的自負心態,無助於國家自強,對本國的經濟發展毫無 益處,這也偏離記者的社會責任。

由此看來,印度媒體開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這有助 於增進兩國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環球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