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景观圆明园正遭空前灾难(组图)














距今近3百年历史的清代皇家园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园,最近大片园林湖泊遭“开膛破肚”,园管理方使用1.5亿元人民币在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漏塑料膜,人为切断湖与湖底之间的天然循环,变自然湖为人工蓄水池,震惊中外科学界,令学者专家目瞪口呆。

据人民日报记者3月24日现场考察发现,圆明园内大部分湖底已被“开膛破肚”,防渗膜已经铺完,上面盖上了被晒干压碎的污泥,像平整后的农田;有的民工正在用水泥认真地砌严石头缝---防渗工作可以说是横到边竖到沿,天衣无缝。

据说,在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塑料膜,是为了节约用水。往年公园每年要向园内湖中放水三次,水费花消在百万元左右。铺设防渗塑料后一年可以只注水一次。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铺设防渗塑料膜花销的1.5亿元人民币却可以购置圆明园湖泊百年用水。

专家认为,在自然情况下,圆明园湖水的渗漏有利于海淀区和北京市的地下水供应,有利于克服北京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漏斗”效应。改造后的湖泊一园死水与园林草木相隔绝,园林树木将面临严重干旱而大片死亡,这无疑是一场生态灾难!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认为,水是维系整个园林生态系统的命脉。如此大规模地翻土、压实,破坏了湖中的物种多样性;把湖底盖死更会隔断水的自然循环,使之无法与防渗膜下的部分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这样更把本来就不流动的湖水彻底变成了死水,降低了水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湖泊的死亡。

人为地把山水割断,破坏了园林固有的水系结构;破坏了山水一体、气息相通的整体格局。为此,专家们强烈呼吁,尽快拆除防渗塑料膜,拯救圆明园。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