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商业化旅游开发 江南古镇再次面临危机

以小桥流水人家为典型特征的中国江南古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江南的一个文化符号。但是,随着古镇旅游热潮的升温,浙江省所剩不多有江南韵味的古镇由于旅游开发无度,正在面临着再次被破坏的危险。

  在正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杭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吴锡根发出了“警惕过渡旅游开发对我省古镇的破坏”的警告。

  江苏的周庄是最早走上前台的江南古镇之一,一度是旅游热点,但商业发展的无序混乱,社会舆论颇有微词,不得不进行“减商”。但周庄的前车之鉴并没有引起其他古镇的足够重视。有些古镇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新的旅游景点,不惜破坏整个古镇原来的格调,新建仿古建筑,甚至是和古镇风格不相符合的建筑。

  吴锡根说,浙北的南浔古镇就曾建造了一个假古董--小天安门(文园),建造水准很低,以为把北方明清皇家的建筑样式移植到南方小镇就可以了,其实和古镇整个建筑风格、文化气韵非常不协调,让古镇也显得不伦不类。

  同时,吴锡根指出古镇“空壳上市”的现象严重,使得当地文化的原有形态消失殆尽。他举了乌镇的例子。他说,乌镇的旅游区主要是两条老街--东大街和西大街。原先的老房子因为有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而弥足珍贵。而现在古镇为了进行旅游开发,把原先生活在古镇老镇区、老街的居民迁出,再对古镇、古宅、古街进行修缮,派出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目前在老镇区、老街店铺里的人已经大多不是原住民,老百姓能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韵丧失了。

  吴锡根惋惜地说道,文化内涵的载体不仅是老建筑,更重要的是生活在那里的百姓。任何物的文化都是人赋予的。物是人非了,文化情境就会变化,迁移,甚至消失。

  他说,古镇作为整体物化的文化遗产,一旦消亡就难以再现。为了有效保护古镇,防止过度开发给古镇带来更大的破坏,吴锡根呼吁尽快出台相应法规,规范古镇开发,对古镇进行整体性保护。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