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 考12分的学生当教师

“我们县曾对回县就业的师范专科生进行了专业考试,试题都是所学专业的较为基本的知识,考下来,不少人是三四十分,最低的只有12分。可这位考12分的学生还得去当初中教师,因为考生人数不够,来者不拒。”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重庆市下辖某县的一名中等师范教师给记者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贫困农村教师素质低下重重忧虑。他在信中提到,重庆市一些重点高中每年招生的录取平均分是600多分,而在有的师范学校,招生的平均录取分数是200分左右,其中还包括近30分的体育成绩。

  “进来之后,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怎么学习,晚上翻墙出去上网,白天在教室里睡觉,真的是一些不学无术的垃圾学生。可怪就怪在他们中也有人今年居然通过了县里组织的就业招考,目前已经当上了正式的小学教师。我想,原因一是农村小学急需补充教师,二是在县外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比我校的这些学生还差。”

  据知情人士介绍,当年考试时的最低考分未必低至12分,但确有部分考分较低的人被录取为教师,这是因为针对该县教师迄今仍有 700多人缺口的现实。当地出台了本科生全部就业、专科和师范等学历的毕业生需要经过考试录用的政策,其中,专科生的就业比例较高,达90%左右,但因为有的人报名后缺考,最后,计划录取的数量大于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数量,所以,有的考得不太理想的人仍然被录取了。

  城乡教师待遇反差实在太大 圆规还是上世纪70年代买的

  这名老师所描述的农村教师素质堪忧的现状,事实上在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是的,贫困农村的师资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在我们这里,高中缺教师,就从优秀初中教师中选;初中教师不够,教得好的小学老师就顶上来了。”重庆南川市城口中学副校长欧祥明介绍说,个中关键是待遇太低导致优秀师资不愿意到这里来,“贫困山区和发达地区教师之间的反差实在太大了,我们这里的本科生大多只有六七百元工资,没有其他收入,效益最好的学校,每月一人也最多只有可怜巴巴的一两百元”。

  “我们作为一所县完中,许多教学设备都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购置的。圆规坏了,就够我们发愁的,要想买个多媒体设备,难上加难。我们新近买了两台电脑,还是贷款买的。”

  在这个红军曾驻扎过的革命老区,完全是吃饭财政,当地响亮地提出了教育扶贫的口号,告诉老百姓一个初中生只能养活自己,一个高中生可养活全家,而一名大学生则可能带动全村。但是,即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仍“手长衣袖短”,2000多名教师的工资就够打发了,实诿话旆ㄎ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