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汇率体制明年有变人民币料升值7%
近日,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在刚刚完成的中国投资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汇率体制将于2005年发生改变,第一步会是逐渐放宽人民币波动的幅度。预计这个变化很可能在今后3至6个月内就会出现。摩根大通估计,到200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会升值7%。摩根大通认为,2005年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中极为重要的一年。市场焦点将会从宏观调控及有关软硬着陆问题的争论转移至金融领域的重大政策变动及锐意改革进程。令人期待已久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变动将很可能发生于明年,将有利促进区内的通货再膨胀,并大大增加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机会,同时亦将由出口及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更多地由国内因素推动的增长。
由于公布的众多经济数据进一步证实中国经济软着陆前景,相关市场基本面正逐渐转强。市场迅速消化了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场转而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展望未来,摩根大通预计汇率体制将会持续主导大市走势,利率将跟随汇率温和上升。汇率的波动将导致市场随之大幅波动。然而,倘若人民币以循序渐进的步伐升值,吸引大量资金流入香港,从而为恒生指数、H股及红筹股带来支持,市场很大可能会间歇性地持续走强。
2004年10月底,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大部分市场人士为之震撼,部分人士开始揣测利率将会大幅上升。但摩根大通仍与加息前的观点保持一致。首次加息后,摩根大通将关注焦点从利率转向人民币汇率体制,认为加息周期会在约12个月内完成,加息的幅度约是 100个基点。同时,调节宏观经济的市场化手段,依赖汇率会甚于利率。
摩根大通认为,出现大幅加息周期的可能性甚微。10月份的加息,是所谓的政策正常化的第一步。有市场人士人认为,这一轮加息幅度会是300个基点或更多(可能暗示上个加息周期内的加息幅度342个基点,在1993年启动的该加息周期于两年内3次加息)。基于如下原因,摩根大通表示不同意这种观点:
首先,中国现在不存在内生性通胀的威胁,情况与 1993年至1994年的情况截然不同,那时的通胀率位于20%以上水平。通胀增长主要由食品价格引起,但食品价格现已见顶。展望未来,食品价格将趋于稳定,令整体通胀率下跌至3%。因此,如果仅是消除通胀,加息并无必要。
另一方面,由于整体通胀率从负值水平大幅上升至正值,即使通胀现已见顶,将名义利率调升,让实际存款和实际贷款利率处于合理的水平仍然是有必要的。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较低的存款利率持续令大量资金从正规的金融市场流向灰市借贷市场,这种现象正方兴未艾。
关于加息趋势,摩根大通预测1年期存款利率在12个月内将合共上升100个基点,根据其对2005年的通胀预测,这样可将实际存款利率提高到约为零的水平。而此轮加息结束时,存贷利差仅会略微扩大。中国的储蓄率已经非常高,但消费意欲仍然较低,所以将实际存款利率推至远高于零是没有必要的。展望未来,摩根大通相信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将倾向于鼓励消费,不鼓励储蓄,限制过热领域的投资。因此,大幅加息确实不是最佳的政策选择。
倍可亲网讯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