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乳业巨头为何撤离中国?

菲仕兰(天津)乳制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饶抱思透露,拥有“子母”品牌的荷兰菲仕兰将从本月24日撤出其在中国生产、营销液态奶和乳酸奶的一切项目,并将菲仕兰天津公司的经营权交给中方伙伴。这是继卡夫、帕玛拉特后,又一家退出中国的跨国乳业企业。

仍保留很小部分股权

据悉,世界最大的黑白花乳牛供应商荷兰菲仕兰1996年进入中国,和天津中芬乳品研究培训中心共同成立菲仕兰(天津)乳制品有限公司,控股80%。在去年卡夫、帕玛拉特等相继退出后,业内将菲仕兰、雀巢看作是洋牛奶坚守中国市场的典范。


然而,时隔一年后,菲仕兰也难抗中国乳业激烈竞争的压力。据了解,天津中芬将组建一家新公司 天津子母乳品有限公司,并继续生产、营销菲仕兰天津的产品。而荷兰菲仕兰将把其全球性商标“子母”的使用权授予天津子母乳品有限公司。

至于一向敏感的人事变动问题,饶抱思介绍说,“外方在这家新公司里只占很小部分股权,因此所有外籍高层都将离开,由中方派员接替。而中层以下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留在原岗位上。”

坦言中国乳业利润低

菲仕兰(天津)乳制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蔡京表示,中芬将继续菲仕兰天津的经营活动,并将从11月24日起承担全部管理和运营责任以及损益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菲仕兰除了仍从国外进口奶粉外,常温奶和乳酸饮品都实现了本地生产,市场已覆盖国内40多个城市。为何却做出了撤资的惊人选择呢?

饶抱思坦言,荷兰菲仕兰觉得目前中国乳业利润太低,尽管中国市场巨大,但这个巨大的市场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利润,“既然在这个市场不能获得合理的利润,将企业交给更理解国情的中方伙伴可能对自己更有利,因此决定暂时退出。”

事实上,记者在去年专访菲仕兰的高层时,对方还坦言,对中国市场感到最困惑的问题是,其他国内同行的常温奶怎么可以卖得如此便宜。

业内指出,目前,中国乳业界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各种企业一哄而上,市场出现相对饱和的局面。在饲料、运输等各种成本连续上涨的情况下,各乳业企业价格战不断,常温奶最低叫卖到3.8元/升,这与子母奶当年超过10元/升的价格有很大差距,菲仕兰产生这样的困惑可想而知。

洋牛奶为何“轻易言退” 

目前,放眼中国乳业市场,洋牛奶除了固态奶(奶粉)仍独领风骚外,在液态奶领域,国内伊利、蒙牛和燕塘、三元等地方品牌已成功击退洋牛奶的入侵,牢牢控制95%以上的液态奶市场。

成本高洋牛奶先天不足

在业内看来,造成外资品牌不得志的最直接的因素是管理和生产成本高。其超过国内品牌20%左右的价格,无法与国内品牌一较高下。而且中国乳业经过连续4年的奶源基地争夺,国内品牌已掌握了大量资源。中国奶业协会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方品牌乳业具有奶源优势,这使得外资巨头们有点先天不足。”

不过,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的洋牛奶也并未完全放弃中国市场,而是随时观望中国乳业市场的调整。饶抱思承认,菲仕兰仍保留新公司的小部分股权就是为了将来在合适的时机重返中国市场。

欲回潮至少还要等5年

针对近年部分外资乳业淡出中国市场的情况,专家认为,在洋牛奶无法解决奶源缺乏、销售渠道狭窄、价格偏高等几大硬伤时,杀回中国市场尚需5至8年。

广东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丁棉认为,“在国内人均牛奶消费未到15公斤之前,即5年到8年内,洋牛奶仍不会大举杀个回马枪。”他建议,国内企业正好趁此机会强身健骨,继续采取兼并的方式,抱团作战才能直面外资的回潮。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