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国那会,北大是叫做京师大学堂,为了标题整齐了一点.就这么着了. 我看到好几位网友都写了北大, 多是缘于国庆进校查证, 我也凑个热闹,随便说两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先上个厕所,然后坐下来慢慢看.
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由光绪皇帝下令设建的, 那时候象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愤青纷纷著书立说,宣扬变法思想.在他们的推动下,光绪下了诏书,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而京师大学堂便产生了. 不过它的身份决非是一个普通全国高等学校那么简单,而且还有管理全国教育工作的职能.而在里面的学生, 非富即贵, 绝大多数是老爷官员,在里面镀镀金,混个名,以后好升官发财.所以是不对一般老百姓开放的.你成绩再好也不行,除非你权有势. 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仆人随从, 这让人想起了现在党校, 恐怕领导干部都带着秘书, 还不能差, 你要带一本科毕业的秘书,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而在里面上学的学生不需要要交费,而且伙食极好,还要请专门的厨师来给这些大爷做饭. 到了冬天,还有火锅,这些都是免费的. 成绩只要过得去,都能搞到极高的津贴和奖学金, 这样逛逛窑子之类的钱就有了. 诸位恐怕谁上学也没有这种待遇吧. 真是羡煞人也了. 总之一句话, 那时的北大就等于大清国的中央党校加教育部.
唯一能让人记起的北大校长只有蔡元培(聂元梓也很出名,不过对北大而言,此人的出名有点象易烨卿在杂谈), 现在北大校长是谁,我还不知道,不过至少是享受部级干部待遇了吧.
蔡元培是1917年担任北大校长的,当时他已经是教育部长一级了. 我们所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北大应该是蔡元培先生入主后的北大及以后的一段时间. 先生提出了两项方针,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我想这样的句子同样适合于杂谈. 把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健将陈独秀,李钊,胡适等人请到了北大任教.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四光很多大家都被请来.而且蔡元培对所谓的关系户是很反感的, 当时有几个所谓的外教水平不行, 蔡元培将其解聘.有一个是英藉教员,他们的公使朱尔典跑来找蔡元培讲情. 那可是洋大人啊,在当时那还了得.就好比现如今杂谈上的一些大爷, 可蔡元培一点面子没有给,洋大爷气冲冲的警告蔡元培:看来蔡元培是不想干这个校长了. 蔡元培先生一笑了之.
蔡元培在北大有一段讲话: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作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他所认为的大学的目的是人格培养,因为他认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是社会首先的沦丧,是人心不古,而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去变这种情况. 今天还看到有网友写文痛斥如今传统文化的消亡,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重视传统文化,不过我所不同意他的在于,这种消亡不能归罪于学生.而是我们的教育目的.现在学文科的工作很难找,不能代表文史的东西不再重要,而是社会太过于功利,而良知和人性的培养,确正是需要良好的文化和道德教育.可惜先生早逝,不知道先生泉下看到今天的盈利机构----大学,会是一番什么感想.”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不知道是不是蔡元培先生说的,所谓大学,就是大学者,大学问聚集的地方; 有大学者,有大学生,在一起做大学问. 而那时的北大, 也确实是这样的.随后的五四运动, 是北大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作为校长, 蔡元培对政治运动和主义之类的东西不是很热心, 但当五四运动中有学生被捕,他勇敢承担起营救学生的责任.对于总是宠罩在政治文化下北大, 蔡元培应该是很无奈的.他所希望的是让学生以做好学问为主,但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 蔡元培还在北大招收女学生,实行男女同校,并且在北大设立平民夜校.先生所谓的平民,就是人人平等,只有一部分人可以上大学,这不平等,让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才叫平等.这让我想起以前看到杂谈上一篇”凭什么让没钱的人上大学”的文章, 若是先生有知,恐怕也得揍你一顿,让你生活不能自理.
乙小乙说在北京只认识毛主席,让我想起另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当年毛泽东也在北大,大概是个图书馆管理员.当初他常可以见到一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他也是想得到这些风云人物提携的,不过大家对这个湖南小伙子都不太爱搭理. 乙小乙也不必遗憾了,当初主席在北京恐怕还没有正式户口(那时也没有户口吧),不知道怎么没有人查暂住证.不过好在主席到底不是一般人物,北京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回家闹革命去,革了你的命,整个北京城最后都是爷的.
蔡元培走了以后,北大注定要开始没落了.鲁迅说的:射一支箭也没个响声.现在的北大,恐怕连个射箭的都没有.哪有那个闲功夫,留美啊,长官啊,发财啊.至于学术的东西,要不互相借鉴一下,要不就束之高阁.现在高校的丑闻已经层出不穷了,不过北大人大势大,没人敢查吧.
我没有上过大学,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般是有敬仰之心的.以前住在一处民居,一日隔壁房客的弟弟过来,北大的学生,我特地去瞻仰了一下.心情无比崇敬,那个羡慕.而那位北大仁兄,鼻孔一直是冲着天的,现在直懊悔当初没有搬个板凳来,将他看个清楚. 有句俗话叫,没有吃过猪肉,总要听听猪叫. 几位朋友国庆大都想去北大看看, 当然他们是吃过猪肉,只是想听听一个在中国很牛的猪是怎么叫的,可惜,人家没让进.我呢,就更不济了,猪肉,猪叫,都没有我的份了,那个悔啊.
国外的大学,我是从电视里看到的,象<别了,温哥华>,看到加拿大那里的大学,我看了当时就纳闷,怎么他们学校都不搞围墙呢?也没有见保安站岗,这要是让坏人进来了,多么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啊. 我们一些大学还搞门票,我又不是去动物园,游乐场,还得买门票,再问一句,本地户口的可以买年票吗?
北大前几年还搞了个校庆, 那个热闹啊. 跟春节晚会有一拼.
其实也不必猪肉,猪叫的,现在的北大,也不光是北大,其他学校也一样.倘若你出个百八十的,恐怕弄个名誉所长,建筑以你的名字命名,这都不算难事吧. 所以大家如果没有吃过猪肉也不必懊悔,改天有了钱,可以骑着猪跑,怎么玩都行!
现在的北大,大清国那会的,唉,有一拼
随便说说,另外,马寅初也担任过北大校长,挺不错.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蔡元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