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离职信看江湖险恶

 2004-10-01 08:4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过高改芳的离职信,让人禁不住感慨万端。

其实,把有关报馆的“冷血车间”和“新闻民工”之类的抱怨放在当下媒体记者生存状态的大环境下来考量,不过是在麻木之后又添了几记耳光,惟有不同之处在于--因为是21世纪经济报道这样的大腕,这几记耳光难免要响亮些罢了...

姚海鹰

2004-9-29


  高改芳离开《21世纪经济报道》的辞职信

  沈总编,刘主编:

  第一次和两位老总直接交流的时候,却是在我要离开21世纪的时候,而且是以我极不满意的形式。很遗憾,很抱歉。

  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给了我最广阔的观察社会的平台,感谢21世纪圆了我的记者梦。

  读书的时候,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就是我们心目中神圣的殿堂。我尊敬的研究生导师曾经在她的课上说过,《南方周末》是国内唯一一份有意识地开启民智的报纸,是唯一一份值得尊敬的报纸。

  经过一次次心力交瘁、寝食不安的报社实习生、见习生的生活,终于成为国内最好的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的时候,我的微笑中渗着眼泪。能与南方报系众多有才华的同仁共事,我三生有幸。能成为21世纪的一员,是我一生的骄傲。

  但是,理想的激情退去的时候,我的疲劳在积累。而在去年5月,报社考评机制的改变,加速了疲劳向厌倦的转变。

  那天我碰巧站在传真机边上,第一个看到了报社新的制度。当时的感觉就像在田地里耕地的牛,发现勒在自己背上的皮条又被抽紧了。但是,除了咬紧牙,继续往前走,我还能做什么?!更糟糕的是,我们知道考评体制变了的时候,我们的工资就已经被扣了。

  那天很晚了,我才回家。夜风中,泪水淌了满脸,觉得自己很累,很无助,很没有尊严。

  我的电脑里存着那段最矛盾的日子写下的日记。

  “可能我的思路有点混乱:我首先应该明确所谓理想就是甘心为之付出一切,即使自己的付出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实际的名与利。
  “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记者还称得上我的理想吗?
  “我可以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地从事记者这个职业吗?

  “即使我这样做了,你会发现,自己为了追求好新闻,废寝忘食,弄出一身的病,结果却是惹了一身的官司,几乎毁了自己最重要的新闻资源。而得到社会尊重、广告商青睐的是报社。你换来的只是报社最高5000元的稿费。你只不过为别人做嫁衣裳。

  “为了抢时间、抢新闻你可以彻夜不眠。一年如此、两年如此……也许十年你还是个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的记者而已--报社给你个人加官进爵的空间实在太有限了。就是说,你刚迈出校门进入媒体的时候就是记者,工作十年后你仍然只是记者。而你能保证自己在40岁的时候还有体力和精力整日奔波吗?

  “而报社会给你定指标、给你尽可能少的福利以降低成本。你一天能写稿用你一天;有朝一日你写不出稿子了,报社会把你一脚踢开。因为报社要挣钱。

  “我实在想不清楚。我不知道这只是我们一家报社的问题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不知道是因为我们报社完全市场化才有这样的问题,还是媒体从来都是这样。担我敢肯定,任何一家单位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就像任何一个人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一样。我可以因为找不到一个十全十美的男人而选择不结婚,担却不可以因为找不到一家十全十美的雇主而不工作。这就注定了我们为谋生而从事的工作中有无尽的烦恼。

  “但目前,记者无疑还是最吸引我的行业。我可以利用我目前的平台观察、了解社会,接触到以个人身份根本无法接触到的领域。我可以看到隐藏在事件后面的所谓政治经济学,充分满足我的好奇心。《21世纪经济报道》给了我比其他媒体更广阔的观察社会的视野和思考的空间……”

  忍了忍,留下了。
  但我开始给自己寻找机会。

  又经历了几次报社的薪资调整,经历了几番新旧员工交替之后,我觉得报社人员素质每况愈下。我彻底失望了。切身体验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只提供民工的待遇,你就只能招到民工。
  我决定离开。

  和《中国证券报》接触后,一周前,他们决定开始试用期。
  因为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月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辞职的记者,薪资会打折扣。所以,我决定五一过后,正式向报社递交辞职报告。这样我可以拿到4月份一个月的工资。对,我就像小市民那样,为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我也的确是。

  没想到发生了“华硕事件”。
  从3月份以来,华硕主动和我联系。两次华硕产品发布会,他们的市场部都邀请了我,但我只字未写。于是,我希望能借4月23日采访他们老总的机会,还掉这个人情。
  因为我已经决定离开21世纪,所以我没有再让报社替我印名片。去苏州的时候,我身上只带了3张《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名片。

  到达苏州的当晚,和华硕的三个公关人员见面,我只留过一张《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名片,众媒体记者相互认识,彼此寒暄的时候,我也以名片发完了为借口,希望把21世纪的名片留到采访他们董事长的时候再用。
  4月24日,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召见全国上百家媒体的新闻发布会。
  我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提了记者招待会上的最后一个问题。

  “据华硕员工反映,边远地区来的、电脑都不会开机的OP反而更受华硕重视,因为这些OP的月薪只有650。素质相对较高的熟练工要800块。所以华硕在这边越来越难招到人了。员工的素质越来越差,问题就越来越多,效率就越来越低,管理的成本就越来越高:上厕所定时定点,走路分道分区,头上贴纸,身上配章,出门签字,进门消账,警告小过满天飞,规章制度天天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等在二号门办离职,同时又有一批表情木然的新人们在培训楼前训练着,准备上岗……管理缺乏人性是否是降低成本必须付出的代价?华人企业怎样才能成长为真正令人尊敬的企业?”这是我给华硕财务长李祖尧、董事长施崇棠的问题。

  招待会后,记者们第一次得以参观华硕的苏州工厂。现场所见证实了我对华硕的置疑并非空穴来风。

  并不是所有真的都是美的。有时候假的更美,更受人欢迎。我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了不恰当的真话。结果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后来据华硕员工反应,因为我提出的问题,华硕市场部的十几个人要离职。更有一些媒体,要求华硕投放广告,否则就根据我对华硕的置疑,作为新闻发表。

  一切我都始料未及。

  我更没料到的是,我私下派发给少数记者、给过华硕两个公关人员的《中国证券报》的名片被传真到21世纪广州总部。而发传真者自然不会提及我递名片时的声明:“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但是可能这个月之后我的工作会有变动。这是我的新名片。我的手机没有变。今后保持联系……”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在欺骗,无论对21世纪,还是对尚未和我发生关系的中证报。

  当我对华硕打击报复的行为根本不知不觉的时候,小伶姐给我电话询问华硕采访的事情。当提到华硕把我的名片传真至总部的时候,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小伶姐好言相劝,告诉我先休息,再考虑去留的问题。我的心暖暖的。
  我高兴的太早了。

  半个小时后,我接到《中国证券报》北京总部的电话。他们说,21世纪广州总部已经电话通知他们,我还没有解除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劳动合同,中证如果录用我是违法的。
  几乎同时,21世纪上海站的同事告诉我,几分钟前,顾蓓已经打过来紧急电话,停交我的社会保险、不许我领五一过节费。
  我呆了很久才回过神来。

  这就是21世纪的风格吗?最严厉地面对它的一切对象。
  我对华硕是严酷的。《21世纪经济报道》对待它的采访对象,对待它的员工是严酷的。
  不,我想换种方式面对这个世界。
  感谢小伶姐对我的赏识。感谢二位老总能在脑海中留下我这个普通记者的印象。感谢21世纪让我成熟起来。

  如果因为我个人不妥当的做法,给报社的管理造成了麻烦,我很抱歉,并且愿意承担我应该承担的惩罚--从经济到名誉。

  但我有两点请求:
  1、从我2002年9月到《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至今,没有给报社添过任何麻烦--没有在采访、报道中出过任何差错使报社陷入纠纷;没有因个人原因使报社的名誉受到损害。因此,我希望不要因我的个人问题给一个和我并不相关的机构--《中国证券报》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 《21世纪经济报道》是我曾经为理想奋斗的地方。如今我决定离开,是我个人成熟的考虑。希望作为一个机构,《21世纪经济报道》不要为难我,让我平静、不惊动其他同事地离开。该我受的惩罚,我一定承担。

  再次感谢刘主编、沈总编。再次为我的不恰当行为致歉。

  此致

  敬礼

  高改芳
  4月28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