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贻春: 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

就在中国共产党紧锣密鼓地准备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之际,近期在互联网上传出一个大快人心事的消息:有人给中共及其党魁送去了花圈!八月二十六日有报导说,39军老军人300多人佩带功勋章冲进中南海门卫,送去两个花圈,一个给江泽民、一个给李鹏。

300多人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这无论如何都是颇有意义的事件,既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意义。这可以被认为是向中国共产党报喜(寿路到头的人死亡,按中国民俗来讲是喜丧)的标志性事件,更可以看作是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共产帝国五十五周年庆典的丰厚献礼!无论追求民主自由,还是实现人权法治,都可以、应该而且必须给中共送花圈,都可以、应该而且必须给中共党魁送花圈!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这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这可以说是顺理成章,这可以说是天随人愿。因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这是推进中国大陆全面现代化刻不容缓的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其实,花圈是早就该送的。不过,现在送也还来得及。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的,估计不仅仅是这
300多人。这300多人不过是个证明、是个象征、是个小小的预兆而已。现在,北京以及全国各地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上访大军每时每刻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几千万下岗工人和好几亿无岗可上的农民也都在以公开的或隐蔽的途径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可以说,遭受极权专制主义肆意压迫、百般戕害的十三亿红朝奴隶-------中国人民由于自身的不断苏醒、不断觉悟、不断抗争而正在一波又一波地、一浪高过一浪地、前仆后继地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

笔者在这里谨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一定要把花圈做得既大方,又好看,要做得美仑美奂、光彩照人,要做得精致些、再精致些,最好要达到完满的程度。做好了世所罕见的花圈之后,一定不要忘记写上一幅巨大的挽联。左联是:千秋悲剧谁主沉浮;右联是:世纪苦难共产遗祸;横批是:拜拜了,您呢!一定要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并且让大
家告诉大家,极权专制主义的非法政体已经死亡、共产统治业已灰飞烟灭,就像SARS疫病一样地不见踪影。我们一定要为中共的死亡举行跨世纪的、隆重的、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告别仪式,之后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在全世界范围内举行史无前例的盛大葬礼!

送葬是必需的,是绝对必需的。黑社会庞大组织---极权专制主义共产党的死亡,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点,更是人性战胜兽性、自由取缔奴役的辉煌开端!

须知,中共及其党魁半个多世纪以来,不但肆无忌惮地取缔中国人民的信仰自由,而且还以大兴社会主义文字狱的方式大搞思想围剿与言论封杀的现代焚书坑儒,无所不用其极地剥夺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取缔并灭杀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连绵不绝地造成无穷无尽、浩荡千秋的血泪悲剧,以致于在和平的统治期内竟导致八千多万的中国人死于非命!睁眼看看吧:共产统治究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难道不是酣畅淋漓的鲜血与滚滚而来的泪水、琳琅满目的迫害与花样翻新的屠戮、千疮百孔的贫穷与走头无路的落后,更有那触目可见的假冒伪劣、司空见惯的坑崩捌骗,以及权钱交易、权力寻租、公权私授、官帽市场化、卖官鬻爵、行贿受贿等林林总总的贪污腐败?伟光正的共产统治以其无德、无道、无耻的三个代表,把锦绣壮美的华夏山河竟给统治成了世界上仅存的最大规模的原始部落!满目疮痍且不说,千疮百孔且不说,而且还人鬼莫辩、道德败坏、正义不彰、邪恶肆虐、天良丧尽!

中共在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大灾难、大痛苦、大悲剧的今天,仍然以暴力加恐怖加谎言的方式,以毫无悔改的花岗岩态度顽固地坚持其反人类、反文明、反现代化的罪恶立场,更有甚者,竟恬不知耻地狂吠”再干一个二十年!”

难道中共及其党魁残民以逞,五十多年还不够多?难道中共及其党魁草菅人命,半个多世纪还嫌太短?难道中国人民非得在极权专制主义党的罪恶统治下话该倒霉地、任人宰割地混时度日,混时度日地浪费无以计数的宝贵的生命、时间、青春、热情以及活力?对此,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是坚决不能答应的!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就是明确无误的不答应!

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国人民普遍觉醒的
显著标志,这是中国人民自我解放的独立宣言,这是正义之彰显、英雄之作为!我们对此有充分的理由鼓掌加油,我们对此有充分的理由满堂贺彩!应当说,一以郑贻春贯之地自吹自擂为伟光正的中共,是无愧于接受花圈的;作为社会主义红朝皇上的中共党魁,是无愧于接受花圈的!

中国人民对于中共及其党魁现在已经拥有了最佳的认定方式。这就是,给中共及其党魁送花圈。要别开生面地送花圈、堂堂正正地送花圈、大张旗鼓地送花圈、欢天喜地地送花圈,一直把花圈送进中南海、一直把花圈送到八宝山、一直把花圈送到共产老家去!

苏共倒台是个例子,萨达姆垮台是个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列宁语)!中共及其党魁恐怕是要毫无差异地步其后尘,下场也一定是一样的,末日也一定是要来临的!

二零零四年九月七日


--------------------------
源自《议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