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一: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斯大林建议德国停战,共同打击英美
这样的谈判确实举行过,在1942年2月20-27日。当时的情况很像列宁在1918年为了拯救年轻的苏维埃俄罗斯而缔结了相当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斯大林看到,红军损失严重,大多数军工厂正在向大后方撤退,急需喘息时间。最高统帅下令情报机关同德军指挥部联系,以他的名义建议停火。
到德军占领下的姆岑斯克参加谈判的苏方代表是副内务人民委员梅尔库洛夫,德方是党卫军参谋长沃尔夫。斯大林建议,1942年5月5日6时到8月1日18时全线停止军事行动,随后德军应撤到事先商定的界线,并在1943年底前与苏军一起对英美开战。文件还说,苏联准备考虑对德媾和条件,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到国际犹太人组织头上;如果德方拒绝,德军将被击败,德国将不复存在。
梅尔库洛夫1942年2月27日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说,德方建议停火后把战线现状维持到1942年底,苏联政府应立即把犹太人送到极北地区的集中营里消灭;在随后的世界格局中,德国要求统治拉美、中国和阿拉伯世界。
苏方表示无法接受德方要求,谈判中断。斯大林没有出卖本国的犹太人。
卡尔波夫认为,斯大林想同德国一起对英美开战是一种策略手法,目的是赢得时间。
传闻二:苏联特工机关制订了消灭希特勒的计划,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斯大林在最后一刻放弃
早在1941年苏联就准备谋刺希特勒。当时苏联情报机关推测,希特勒会像拿破仑一样,在攻占莫斯科后亲临苏联首都。情报机关成立了几个小组,准备了好几套方案。但德军并未攻下莫斯科。
第二个计划是1942年制订的,当时获悉希特勒要到德军占领下的乌克兰文尼察的野战指挥部。当时正在敌后的苏军颠覆队队长、资深特工梅德韦杰夫被责成执行这项任务。但行动失败。
最接近于成功的是老特工苏多普拉托夫和伊林筹备的“连环套”。他们通过希特勒的亲信,步步接近“元首”。第一环是名演员布鲁门撒尔-塔马林娜的儿子弗谢沃洛德,他曾投靠德国,并与希特勒宠爱的影星契诃娃一起,取得了法西斯的充分信任。第二环是苏联把弗谢沃洛德的侄子米克拉舍夫斯基派到他身边。1943年,这时情报机关向斯大林请示行动。斯大林听完梅尔库洛夫和苏多普拉托夫的报告,只说了一句话:“这事别干了。” 但米克拉舍夫斯基的线没有断。1944年,机会又来了,再次请示,斯大林指示:“希特勒不用收拾掉。”这次梅尔库洛夫大着胆子探问原因。斯大林说:“要想彻底击溃德国,我们需要希特勒。只要他活着,德国就不会同西方单独媾和。万一希特勒消失,西方就可能同他的继承人戈林等谈妥条件。这对我们不利,我们已经接近于彻底打败德国了。所以你们别碰希特勒……” 就这样,斯大林出于战略考虑,放过了希特勒。
传闻三:德国也想对斯大林搞恐怖,但没成功
希特勒曾下令弄死斯大林。
为采取行动,德国人挑选了前苏联军官塔夫林。此人在前线向德军投降,后又进入德国军事情报机关的间谍学校,他表示愿意去暗杀斯大林。打入国防人民委员部干部局和预备队司令部的两名德国间谍给他伪造了假履历,塔夫林和报务员希洛娃将装成在前线行动中负伤的苏军锄奸总局少校夫妇。塔夫林的行动方案有两个:第一方案是潜入有斯大林出席的一场庆典,用淬毒子弹对斯大林开枪;第二方案是用特制的微型火箭筒打斯大林的汽车。
但是,1944年9月5日,空投塔夫林和希洛娃的德国飞机被苏军高炮击伤后迫降,他俩被捕。塔夫林马上招供。苏方将计就计,让他呼叫德国请求支援,轻易地消灭了新派来的德国特务。这场游戏一直持续到1945年4月,德国还在眼巴巴地等结果,丝毫没有怀疑塔夫林和希洛娃已被识破。我们的反谍机关一直等到1952年,确信再也没有德国特务上钩,才枪毙了他俩。
传闻四:希特勒没死
许多人相信,希特勒并没有服用致死剂量的毒药,而是逃出了地堡,后来做了易容手术,长期隐姓埋名。
这完全是杜撰。
有许多确凿证据表明,希特勒是1945年4月30日自杀的。就以希特勒的私人司机埃里希·肯普基的回忆录《希特勒的尸体是我烧的》为例。
当时,苏军已经推进到波茨坦广场和直通帝国总理府的大街。接到这个报告,第三帝国的“元首”明白,再不自杀他就可能被活捉。他先让爱犬吞了毒药囊,然后自己和头天才成为他正式妻子的埃娃·布劳恩也服了毒。根据他的遗嘱,“元首”夫妇的遗体由埃里希·肯普基在帝国总理府旁的花园里烧掉。
传闻五:斯大林是奉贝利亚之命被毒死的
有许多根据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
第一,这是事态的直接见证者莫洛托夫告诉我的。他是这么说的:“完全有理由产生这样的怀疑。也许,不是贝利亚亲自动的手,而是他假手他信任的特工或医师干的。1953年5月1日,在列宁墓检阅台上,他向我、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承认:‘我非常及时地把他给收拾了……’” 第二,医师会诊材料间接证明斯大林死于中毒。据米亚斯尼科夫教授事后回忆,斯大林有中毒的一切迹象。但是,医务人员在贝利亚冷酷阴毒的目光逼视下,不得不写下了迎合他意见的尸检鉴定。
--- 辣椒城
- 关键字搜索:
- 斯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