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河治污失败到‘环保听证’

大陆《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与淮河的污染不无关系。大陆媒体近日频频报道有关环保听证的事情.细心人都会注意到,发布‘听证暂行办法’消息的,不是别人,就是大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大名赫赫的青年政治家潘岳。

而就在不久前,也就是7月底,就是这个潘岳,以国家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就淮河特大污染在北京发表讲话: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30%的平均水平,河道基本丧失生态基流,已不能简单称之为河流。枯水季节,死水一潭;洪水季节,毒浪滔天,近万座水库闸坝的修建导致河流断
流,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不断恶化,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彻底改变,淮河基本丧失自净能力。

淮河治理十年,投资600亿,却污染依旧,其原因一言以蔽之:体制。

淮河污染的最重要来源就是沿河的大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治理,本应当成为淮河治污的重中之重。然而,据记者调查发现,十年来,淮河两岸的排污大户──特大型企业莲花味精、丰原生化等依然直接排放污水。‘十五’建设的污染处理设施平均动工率不到30%。安徽动工率不到10%。而此时生活污水占淮河污染比重超过60%;半个多世纪
治淮兴建的闸坝工程,变成了各地‘拦清储污、伺机下泄’的工具,52家大型企业再次进入污染‘黑名单’……

政府的600亿,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治理淮河污染,是为纳税人服务的大型工程,而至今,中国的老百姓却都不知道这600亿是如何花,又是花在哪里的!仅此一项,淮河污染的原因不言自明。

不能说当局治污的决心不大,毕竟,淮河沿岸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于国家的稳定举足轻重,淮河又是中国著名的大河之一。问题在于,当前国内的种种政策,在中共高层的眼皮子底下尚可执行,一到了地方,就完全走了样。没有地方势力的庇护,这些大企业如何敢于明目张胆的排污?

大陆政府将上述的问题归罪于地方保护,但为什么美国的地方保护,不仅不会污染环境,反而会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污染问题本来就是政府问题,要解决环境污染,必须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而监督政府行为则必须民主制度。公众的参与监督,是唯一可以借以打击地方势力的有力武器。

政治制度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大陆的迫在眉睫的问题的大背景下,在环保领域先引入民主机制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环保听证,即将民主监督行为引入了环保领域,又不与现有的中共体制相冲突,于当局,于淮河两岸的百姓,都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淮河污染的反弹,为环保听证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如果大陆能够以次为契机,加块推进民主化进程,则不仅淮河有救,中国环境有救,中华民族,更是有救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梁成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