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药价虚高的症结----体制与人心

作者:李卫平  2004-07-09 08: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近几年,社会上对药价虚高与医疗服务的垢病日趋严厉、激烈,大有火山爆发之势。概而言之,不外乎对从业人员与体制的批评。就个人而言,我既不同意将责任大部分推给从业人员,也反对因为制度确实需要担负主要责任而宽恕他们。

医药市场利益大角逐
对从业人员──无论是医药生产商、销售商还是医务工作者的指责均可谓恰如其分。不错,只有少数的不良行为才能够将主要责任归咎于当事者个人的素质,而普遍的集体行为则应该在表象的背景中寻找关键动因。当监管形同虚设时,一场毫无禁忌的利益大角逐便不可避免。一般而言,质优价廉是竞争致胜的基本法则,但在这里价格高是惟一的手段。如卫生部专业生产干扰素的厂家生产的干扰素,零售价每校五十元,还包含了邮资费。但一些大医院却拒绝使用该厂产品,选用另一厂家生产的干扰素。这里惟一的区别是其价格高达一百八十元。后经中央电视台曝光,该药厂才恢复了正常的零售价格,但每校仍达六十六元。

尤其滑稽的是,作为寻租的伴生物─医药市场的扩张、医药产业的膨胀,刺激了地方经济增长,制造了政绩,增加了财政收入。

人文关怀与医疗产业化相悖
西方“医学之父”、希腊医学家希伯克拉底(约公元前四六O至前三七七年)曾经写过一篇《誓言》,是西方医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有关医德的专论,被各国医学界奉为圭臬,作为西方医学的道德标准沿用了两千多年。美国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前都根据这一誓言写一篇自己毕业后从事医学工作在道德观念、人道主义方面的誓言,才能跨出校门;中国古代对医德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据《周礼.天官》记载,每到年终都要对医生的作风、态度进行稽考。令人深思的是,两者不约而同地将医术、医疗从纯粹经济的层面中超拔出来。

医学研究、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从终极意义上讲,它们应当是人文关怀而非纯粹的经济活动。国内的医疗产业化与该目标完全相悖。长期以来,我国将医学划到以物理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理工科范畴。这种认识与医疗产业化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颇值得玩味。

对有关当局的考验
从监管、生产、经销到医院,相对而言,其中生产商的压力最大、分利最少。以药品为例,国内生产品种约有一万多个,生产厂家却达六千之多,很多药品少则百十家企业生产,多则几百家生产,竞争十分激烈。这些厂家大都规模小、技术装备十分落后,生存状况非常艰难。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开放,在世界级的大公司面前,我国的制药企业根本无力与它们竞争。如果不能迅速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一 场经济灾难必然在所难免。

一 九九九年,监管层曾决心大力整顿,以改变近十几年间医药费用不断攀升,人民不堪重负的现状。然而,雷声大雨点小,其后便没了动静。据参与其事的人说,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牵一发会动全身。在没有全盘规划前,只好暂时搁置了。实际上是放弃了。不知这人世间的事情有哪样是不复杂的,有哪样是不困难的?我们能将人送入太空,为什么不能解决小小的医药费用过高的问题呢?

根绝药价虚高,不仅能解除普通百姓的沉重经济负担,平息民怨,争取民心,还能未雨绸缪,壮大民族企业实力,可谓一举多得。这将不但是对有关当局宣称的意识形态的严肃考验,更是对有关官员们作为人的良知的检验。

(转自争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