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尼达是一个充满着阳光、沙滩和海浪的地方,而迈阿密则是镶嵌在这个阳光之州上最为亮丽的一颗明珠。
远在迈阿密的外围,就眺望到前方一幅现代城市轮廓的画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映在南国艳丽无比的蓝天白云之中。
当走进市中心时,顿时发现这座城市独居特色,与美国别的大城市的风格截然不同。美国典型的都市中心是办公楼林立,居民区很少,高档的居住区就更为罕见。白天,都市一片繁忙,可到了晚上,则是一座死城。可是迈阿密则不是这样。都市轮廓里除了高大的办公楼外,还有许多高层居民楼。住宅楼形状各异,层次清晰,在蔚蓝的海水和绿树的簇拥下显得份外的秀美与静谧。办公楼和住宅楼沿着贝斯凯勒(Biscayne)海湾相互交融在一起。弯弯曲曲的港湾里停泊着数不清的游艇,有的支着白色或彩色的风帆正在缓缓地行驶。岸边的大树、精心修建过的植物和色彩鲜艳的花卉将海湾装扮成一个个漂亮的小公园。小桥将湾中的一些岛屿与大陆连在一起。办公、居住、休闲融入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之中,这恐怕是迈阿密独特的一景。
站在岸边或者扶着小桥的栏杆,眺望远方,一艘艘巨型邮轮和货船停泊在大海上,偶尔还可以听到低沉的汽笛声。漫步街头,畅仰在一个现代都市里,却又象是面对着一座世外桃源。面对眼前这座漂亮的都市,很难想象一百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小镇和一望无际的海滩。
二千年前,一个叫泰曲爱斯踏(Tequesta)的印第安部落就生活在这片阳光海滩和岸边的森林之中。1576年,西班牙人占领时,这里仍然人烟稀少。1821年,美国人打败了西班牙人,佛罗尼达成为美国的一个州。那时,才有些人迁移到这片荒野的地方。十九世纪末,一个叫朱丽叶·图特耳(Julia Tuttle)的当地居民拥有大片的土地,当她看到迈阿密一望无际的海滩和良好的天然条件时,就预计这里将是前途灿烂的地方。当时铁路大亨亨利·佛莱格尔(Henry Flagler)正在佛罗尼达北边修建铁路,朱丽叶就劝说亨利把铁路延伸到迈阿密。朱丽叶转让一部分土地给亨利,而亨利则让火车开到了这个南方小镇。1896年,沿着佛罗里达东海岸的铁路打开了迈阿密通向美国的门户。这一年,迈阿密这个城市诞生了,居民只有一千五百人。亨利在迈阿密兴建房屋、投资酒店。在他的带动下,其他投资者纷至沓来,迈阿密开始发展起来。到了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迈阿密已经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二十多年的光阴,一个小镇变成了一座现代都市。这个发展速度可以跟深圳媲美,但不同的是迈阿密是靠市场驱动而建成,而深圳更多的是受益于政府政策的倾斜。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迈阿密几经起落。1980年,四名白人警察将一名黑人嫌疑犯打死。他们被指控,可是在审判会上,全部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却判这四名警察无罪。这件事情导致了整个迈阿密的大动乱,持续了三天。种族关系一下子紧张起来,城市遭到破坏,连迈阿密海滩独具特色的的Art Deco(阿特-戴扣)历史文化区也难以幸免。城市被一个个帮派控制着,街头经常会有枪声响起,大批毒品通过这里进了美国。一个安全而美丽的城市一下子被犯罪所取代。
八十年代中期,迈阿密电视台推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Maimi Vice(迈阿密的罪恶)”,讲述了两个侦探破案的系列故事。故事以警察局和海滩为背景,情节引人入胜,风趣幽默。剧中人物穿着时尚的服装,戴着极酷的墨镜。这两位侦探更是开着豪华的法拉利跑车和游艇,在海边和海上出尽风头。电视的画面是用蒙太奇的手法拍摄,画面美丽无比,音响极好。这部电视剧当时风靡全球,全世界都知道了迈阿密海滩迷人的风光、豪华的生活和阿特-戴扣历史建造群。今天我的同事谈起来“迈阿密罪恶”时仍然津津乐道。从那以后,迈阿密成为了一座国际知名度很高的城市。九十年代以后,迈阿密经过大规模整顿和重建,犯罪率大幅度下降,城市恢复了原有的风貌。现在迈阿密成为继洛杉矶和纽约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吸引外国游客的城市,每年到这里的游客达一千多万。
(二)古巴城
离开市中心往西走一会,就进入了“古巴城”。这里是古巴移民的集中生活地带,号称“小哈瓦那”。“小哈瓦那”街道的牌子不仅有英文而且还有西班牙文。只要懂西班牙语就能在这里生活。街道上满是西班牙风格的商店和超市,流溢着古巴风情。街道背后是住宅区,每家都有一栋独立的小房子。房子虽然小,但是墙壁的颜色却十分鲜艳,桔黄色、粉红色、淡绿色等等。成片的色彩斑斓的小房屋在绿树的掩映中煞是好看。
古巴人迁移到美国主要有二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959年,卡斯特罗革命成功后,大批古巴人逃离祖国,在迈阿密落户。这些移民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古巴时都是社会的中上层。他们放弃了拥有一切,而在一个新的国度里重新奋斗。十多年下来,他们极大地推动了迈阿密的发展,成为美国与拉丁美洲做贸易的先驱。从那以后,迈阿密慢慢地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都市,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个交汇点。因此迈阿密成为美国通向南美洲最重要的门户,被称为“美国的古巴”。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1965年。卡斯特罗放开国门,允许老百姓自由出入古巴。于是,在迈阿密和哈瓦哪之间每天有两个“自由飞行”的航班,十五万古巴人一下子涌向迈阿密。可是这批人中有很多囚犯、精神病患者和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到来不仅没有推动迈阿密的发展,反而加剧了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白人纷纷迁离这个被称之为“有色城”的地方。“小哈瓦那”也成了毒品通往美国的门户和充满罪恶的地区。后来这种情况稳定下来。现在迈阿密的人口中约有一半是古巴移民。
那天,当我穿过“小哈瓦那”时,正好赶上一个节日。主街被关闭,汽车不能进出,只许行人通过。街道上搭起了很多舞台,喧闹的古巴音乐弥漫了整个天空。原以为古巴音乐与墨西哥音乐一样,节奏欢快,旋律轻柔,并且伴随着非常清晰的手风琴声和吉它声。但是古巴音乐却接近摇滚乐,节奏疯狂,声音混沌,不能给人美感。晚上当街道拥挤的人群散开时,古巴人留给人一种粗鲁而不有好的印象。不过穿越在“小哈瓦那”,并不让人恐怖。如果晚上停留在底特律的某个角落,心中总会不踏实,担心会被抢劫或者被袭击。也许当面对古巴人时,总是认为他们与我们一样是移民,他们的行动总会有节制。而面对“本土人”的黑人则不一样,很多黑人神志不清,他们犯罪的动机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在黑夜里面对他们,我们会心神不安。
“小哈瓦那”是古巴移民的寄托。很多人遥望着自己的祖国。四十多年前,年轻、英俊、勇敢、智慧的卡斯特罗给那块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今天年迈而浑浊的卡斯特罗依然穿着那身军服,守着一个僵死的教条,封闭着国门。生活在古巴的人们或许不知道今天外面的世界变得多么精彩,而“小哈瓦那”的人们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自由地回到故乡。“小哈瓦那”聚集着很多“民主斗士”,他们被别人利用着并且利用着别人,梦想建立一个“自由”的古巴。
(三)迈阿密海滩
从迈阿密市中心跨过四英里长的跨海大桥,就达到了迈阿密海滩。虽然“迈阿密海滩”是一座独立的城市,但是它仍然被视为迈阿密的一部分。迈阿密海滩是一个南北长约十英里,东西宽不到1英里的岛屿。这个岛东边濒临着浩瀚的大西洋,西边是平静的贝斯凯勒海湾。两边的海水夹着岛屿,“迈阿密海滩”就象一个三明治。岛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沙滩。岛上酒店和餐馆林立,这里的酒店每天接待的游客比当地居民多三倍。
两条纵贯岛屿的主干道两边是著名的阿特-戴扣历史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上个世纪全美国最大的注册历史区域。说是历史,其实时间还不到一百年。但是在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这也算是不短的时间。这里有八百多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的建筑。这些建筑屋多数只有三、四层楼高,平顶屋顶,光滑的墙壁是用彩色的涂料粉刷的。据记载,阿特-戴扣是个法语名字,来自1925年在巴黎进行的一个工业展览。一位历史学家给迈阿密海滩这群别具风情的建筑起了这个代表工业与现代的名字,来描述二十世纪早期的设计。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迈阿密海滩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者纷纷涌入,房地产暴涨,人口急剧增加。一战的时候,美国军队在这里建立了航空训练基地。战后,迈阿密更是飞速发展,这不仅仅得力于它得天独厚的海滩和气候,还在于非常发达的地下赌博业。可是好景不长,两次巨大的台风阻止了它发展的脚步,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大萧条。好在三十年代中期,人们继续在这里建造著名的阿特-戴扣建筑,于是这个地区又发展起来。到了四十年代,迈阿密恢复了元气。1942年,德国潜艇在佛罗里达海边击沉了美国油轮,这时美国政府决定把迈阿密建成军队训练的大本营。战后,很多在这里受过训练的士兵带着怀旧的情结,退役后又回来定居。五十年代,这里的旅游业开始发展,白色的沙滩和温暖的阳光成了美国人度假的圣地。
阿特-戴扣街头除了历史建筑外,几乎都是饭店、餐馆和夜总会。餐馆旁边的人行道上摆满桌子,支起了许多五彩的遮阳伞,客人在露天品尝着海鲜。音乐弥漫着南国潮湿的空气,有的是从室内飘来的,有的是歌手在露天的舞台上唱着歌。无数豪华的夜总会更是把海滩变成了一座不夜城,蓝色的爵士乐和欢快的拉丁舞相映成辉,与世界各地的风情交融在一起。“迈阿密海滩”已经是世界时装和夜生活的一个中心。
迈阿密海滩是迷人的,银白色的海滩和蔚蓝色的海水融合和得恰到好处。去海滩的那天,风非常大,泳场全部关闭,只有几个小孩在海水嬉戏。迎着大西洋的风,我漫步在沙滩上,只好下次来的时候再投入在这片海水中吧。
当我离开这座城市时,走上一条小路,路边长满了矮小的椰子树。我站在路边的槛子上,垫着脚,摘下了一颗椰子,带回到北方。椰子放在家里很长时间,不知道怎么打开。就让这椰子带着南国的芳香长留在北方吧。
读者推荐
- 关键字搜索:
- 迈阿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