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国的金融风险仍然在积聚
从二零零三年开始的经济过热现象,引起了中国能源、原材料供求关系的全面紧张,拉动了生产资料以及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虽然这些都是引起经济决策层担心的重要原因,但是不少经济学家们认为,此次经济过热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还在于它在积累中国金融风险方面的危险作用。中国银行的坏债问题已是旷日持久。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坏债率早已压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改革和国际竞争中步履蹒跚。但是他们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仍然使得其继续维持。问题是,根据中国政府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始所做的承诺,国际商业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期限日益逼近。这些使得人们对他们在未来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致生存能力极为担忧。这是因为,中国的储蓄者虽然对这些国有银行心存疑虑,但是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和其他更有信誉的银行的情况下,只好继续在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而一旦信誉更好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难免出现转移储蓄的现象。到那个时候,如果中国银行的高额坏债问题还没有解决,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面对这些风险,国有银行本应加紧改革管理体制,加快清理银行坏债才是。但是最近一轮的经济过热却使得些风险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加剧了。可能有人不同意这个看法,因为从这四家银行的年报来看,他们的坏债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任何稍有常识人都不难看出,这不过是一个算术游戏而已。去年以来,中国银行的信贷扩张不仅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上涨指数,而且已经达到过去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如此大量的新增贷款作为分母,银行的坏债率当然会立即下降。问题在于,这些获取新增贷款的项目如果没有经济效益,必然使得未来的银行坏债率迅速攀升。这一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此次经济过热以及高速增加的贷款结构,使得人们有充足的理由担心。
我们可以以房地产业与银行的关系为例。此次经济过热和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房地产业的迅速增长。众所周知,中国的房地产业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空置楼房。也就是说,房地产业本身,早已经是供大于求,属于过热的行业了。在中国的各主要城市,二手房的市场价格远远低于新房价格,这就是房屋积压率较高的一个证据。而这些积压的房屋,基本上是靠银行贷款支撑的。中国的房地产业是一个负债率很高的行业。根据中国经济学家魏杰的分析,当前关于房地产商的负债率超过百分之六十,如果将居民个人的房屋贷款按揭也考虑在内,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负债率会超过百分之六十七。这种债务资金比例太高,一旦出现问题,房地产业的风险就会转化为银行的风险。虽然这些贷款都有房子作抵押,但银行要的是还本付息,不是要房子,最终手里拿到一大堆房子对银行来说也意味着失败。
事实上,房地产业的高额贷款,对银行业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潜在的风险而已,它已经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了。一方面,不少房地产商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另一方面,有些个人无法正常履行按揭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更有甚者,有些以骗贷为目的的购房假按揭已经大量地暴露出来。有报道说,去年近审计署披露的建行在广东的假按揭就已经达到了十亿以上,不少分析家相信,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除了上述谈到的房地产业的过度膨胀对银行的威胁,其他的过热行业与银行的关系也基本类似。可以说,没有彻底改革的中国银行业推动了最新一轮的经济过热,而这一轮的经济过热也正在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坟墓加紧掘坑。
(自由亚洲电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