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中国放款对GDP的比重较亚洲金融风暴前的泰国还要高

大纪元2月24日发表《中国经济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文,文章说,汇丰银行的研究指出,中国去年固定投资占国内生产毛额(GDP)高达百分之四十七,而放款对GDP的比重较亚洲金融风暴前的泰国还要高。

文章说,前不久,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其二○○三年经济统计数据,其中几项重要的数字都很可观:经济成长率高达百分之九点一、工业生产增加值成长率百分之十六点五、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百分之卅七点一、实际利用外资也持续呈现成长、外汇存底累积至四千零卅二亿美元。以一般世俗眼光评断,这样的表现颇为炫人,但进一步观察其内涵,盲点就浮现出来。就百分之九点一的成长率言,它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二: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加,二是出口贸易的扩张。

关于出口的扩张,在进口没有相对幅度增加下,贸易出超就出现,进而使外汇存底再增加。中国的外汇存底已高居世界第二,一般人或许以为这是好事,其实“过量”的话将引起诸多弊端,所谓的“游资泛滥”之祸害,要么造成通货膨胀,要么促成资产炒作、股市和房地产等等狂飙。

此外,一旦人民币升值,出口价格立即上涨,再加上中国劳工不愿再接受当前低薪资,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势将重创,中国的经济成长率将下滑,无怪乎各家外国预测机构都不约而同调低中国未来的经济成长率。

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在自由经济体制社会是一件明天会更好的消息,但在中国却不是。如汇丰银行的研究指出,中国去年固定投资占国内生产毛额(GDP)高达百分之四十七,而放款对GDP的比重较亚洲金融风暴前的泰国还要高。

文章最后说,中国经济表面一片繁荣,但“过度投资”的背后,经济潜力显被高估,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招商计画对供给再火上加油,而过度投资又使能源、原料严重短缺,供需失调的结果也将使经济降温。中国的金融体系脆弱,逾放比例特高,一旦人民币升值、经济放缓、坏帐出笼,经济体系连锁性风险也就难免,崩盘或许不是危言耸听!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