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为什么“大多数沉默”?

曾有学者尖锐而深刻地指出:在当今社会转轨变型、各种矛盾并存、各社会阶层利益剧烈碰撞之特殊时期,农民等弱势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农民为什么沉默?不是他们没有需要表达的愿望,不是他们没有正当而急迫的诉求,而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话语优先权。通俗地讲,就是没有说话的地方。其次,农民的知识、文化、见解、胆略、抗风险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底气”不足,也迫使他们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沉默。

  那么,是不是具备了上述两个重要条件的人群,都能做到畅所欲言、直言不讳、知人论世、议论风生呢?也不尽然。比如各级、各地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除个别地方少数人民代表在个别事例上有所做为外,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人民代表,都保持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高度一致的沉默。这个结论得的很容易--只要知道广东省环保局局长曾经被人民代表联名弹劾、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给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首次未被通过--这些本不应该成为新闻的人民代表依法正常履行职务的行为,却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再用逆向思维法反推理一下,就再明白不过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地方的各级人大组织,是国家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郑重地写在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的。各级人民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议政监政督政的法定代言人,为什么他们大多数都沉默无语呢?

  若细究其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比如:代表产生的渠道和程序问题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