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号华裔科学家肩负指挥重任

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孪生兄弟”“遇号”,今天已经传回成功着陆火星地表的讯号。在这一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项目中,华裔科学家肩负着指挥的重任。

  在今天向全球直播的电视画面中,观众再一次看到了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火星着陆系统总工程师、华裔科学家李炜钧(WayneLee)(35岁)。身着星条旗T恤的李炜钧与同事紧张指挥调度。当“机遇号”的讯号顺利传回地球时,他更与同事兴奋相拥。

  据“中央社”的报道,华裔女科学家谈继华则担任“机遇号”的飞行指令部副主任。她表示,“机遇号”从进入火星大气层、打开降落伞、接触火星地表的弹跳、静止,到传回成功着陆的第一次讯号,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谈继华说,由于三星期前“勇气号”的成功登陆,令她与同事之间有范例学习、演练,这是今日“机遇号”成功的主要因素,因为两辆探测车不论结构、大小,有如一对“孪生兄弟”。
  至于“勇气号”目前的通讯不良状况,谈继华表示,根据实验室“火星探测计划”团队的估计,约需三星期的时间才能澈底排除故障。

  据悉,“机遇号”的着陆地点被科学家称为“子午高原”(MeridianiPlanum),该处与“勇气号”目前所在的“古谢夫坑”相距遥远,但是都位于火星的赤道附近,两者经度相差一百八十度。

  据早前的报道,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另一名华裔科学家、一九六三年出生的陈哲辉则是“勇气号”(Spirit)的飞行主任。

  曾经参与“极地登陆者小艇”火星探险任务,目前是喷射推进实验室太空通讯系统部经理的华裔科学家潘天佑,则毕业于香港大学、在喷射推进实验室服务已届满三十年。

  该部门的一位副理沈毓贤,亦是华裔。

  在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已超过十六年的沈毓贤说,单单在该部门的华裔通讯专家即有60余人,因此华裔科学家对“勇气号”火星探索之旅的贡献应是难以言喻的。

  与潘天佑共事二十余载的同事刘登凯表示,世界各地的精英,多达五千余名科学家、专业人员不分国籍、共同努力,才有“勇气号”顺利在火星着陆的成就。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