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历史是政府的义务

10月30日出版的南方周末读书版报道了沈志华先生发愤治史,写作关于朝鲜战争的学术著作的事迹。 “为了收集相关文献,十几年来,他自费奔波于华盛顿、莫斯科、汉城之间,往来于内地和港、台三地,花费了无数金钱、精力和时间。他所编辑的三卷本《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共计收入700多件档案,其数量之多,选材之广,令人叹为观止。”以公民个人之力,举这样的大事,确实“叹为观止”,但是,为什么在“基本上大白于天下,全面、客观、深入研究朝鲜战争的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大量的研究文献从华盛顿、汉城、莫斯科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遗憾的是,作为战争主要一方的中国,却迟迟不见以多国文献为基础的、高水平的个人学术著作。”呢?
  好在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国家的历史事件,有美国,韩国,俄国公布历史档案,而这个事件慢慢已经变得不那么敏感,所以,我国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只是“迟迟不见以多国文献为基础的、高水平的个人个人学术著作”而已。那么,要是只涉及我们内部的国情,没有外国的资料可以参考,即便有也是一些二手材料,稗官野史,不那么可靠,而国家又不解密历史档案,那就困难得不可能做事情了,谅有千万个沈志华也是白搭。
  这怎不令人想到延安肃反想到历次路线斗争想到反右想到文革想到*想到种种云遮雾罩的并不遥远的历史。它们需要“抢救”。
  现在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从来没有听说有正宗的材料依法解密,可是,市面上居然出现了多如牛毛的吃历史饭的报刊杂志。这些报刊杂志自己在“解密”历史。谁敢相信他们呢?即便他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无米也不能为炊。事实上已经有许多人在以小说家的工作方法“吃这碗饭”。编造的方式一点也不高明,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不难看出它们可笑的毛病。例如,他们以全知全能的角度,替重大历史人物“想”和“说”,替重大历史事件“补充细节”,甚至“大节”。而与此同时,有关档案就睡在冷宫里--我相信它们没有被毁灭和篡改完毕,一旦解禁就可以使许多历史底片显影。可是,我们却只有对着它们猜想的权利。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
  我们知道,过去,要想看到延安整风的材料的想法是“不可能的”,要统计“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了多少人,是“天真的”,要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提议是要没有人敢于响主应的。但是,历史是要前进的。现在,是新的历史时期了,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当然不只是要在国际事务中勇于承担义务和行使权利,而首先应该是对自己的人民负责,对自己的历史负责。不是吗?
  当然,仅仅让人民知道,允许任何有兴趣的公民问津,只是一个迈向正确的初步态度,还不算很负责任。负责任的基本做法是,由国家立项,同时又不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干预地,让人们自由研究现代历史--公民有从事学术研究的自由,这可是与进了那个尚未与时俱进的宪法的哟,如果不公开历史档案,公民如何行使这项权利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