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人 上海的新希望

上海近年的发展举世瞩目,木马桶、煤球炉也日渐从上海居家消失,但一些老上海人陋习难改,留下不少令内地传媒争相报道的故事。

发起改形象运动

其中,有段新闻将新、老上海人的差距表现得清清晰晰:浦东某餐馆晚上营业中突然停电,正在就餐的数十位上海食客乘机溜之大吉,只有一个从北方来的三口之家一直等,直到供电恢复正常付了餐费才离开。

在内地传媒将炮口对准上海狂轰之际,上海市官员发起了新上海人形象运动,呼吁“推进城市精神塑造,做可爱的上海人”,希望纾缓舆论批评的压力。

但是,当局眼的是上海的新形象,远不及台湾前总统李登辉提出“新台湾人”的号召力。五年前,李登辉在为马英九助选台北市长时喊出了“新台湾人”的口号,打破了族群藩篱,成为马英九击败争取连任的陈水扁的关键因素。

忽视新移民贡献

反观上海,当局忽视了近年移居上海的新市民的贡献,忽视了新、老上海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忽视了新移民被老上海人歧视的问题。

对于上海的新移民来说,最难以忍受的是,当你再三以普通话向上海人提出问题时,他仍用上海话回答你!那种“阿拉(我们”上海人”的优越感,不仅出现在一般的写字楼,甚至荒唐地出现在大学的图书馆、南京路上的商店。

实际上,上海新移民的增长幅度甚为惊人。二○○○年上海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十五至六十四岁的市民有一千二百七十七万,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七十六点三,比十年前增加了三点九个百分点,这批新增的上海人有三百一十一万,占全市一千七百万人口的百分十八。若以每年新增三十万移民计,目前新移民已接近上海人口的四分一。

大都市气魄不足

特别要指出的是,以这批新移民的年龄来看,无论开厂、打工,还是从事科研、商贸,他们已成为上海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可以说,上海的发展,过往十多年是靠中央的投资,未来则要靠新上海人的智慧。

对于一个以建立国际大都市为目标的政府来说,上海当局不正视新移民的地位,却奢谈新形象问题,未免舍本逐末,其气魄、能力实在不及老迈的李登辉。
(苹果日报)

本文留言

作者伍东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