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月八日的立法会会议席上提出“要求董建华下台”的动议,虽然最后遭到否决,但亦达到了在七一之后把群众的诉求带进立法会、引起辩论的目的。
“换汤唔换药”
参加七一大游行群众的诉求包括要求董先生下台、改变管治模式和政制民主化。群众针对的不单是制度,亦是个人,就是要不称职的行政长官下台。
可惜董先生没有响应群众的诉求。他没有改变特区的管治模式,亦没有重视政制民主化。在自由党主席田北俊议员辞去行政会议的席位后,董先生可趁机重组管治班底,将立法会内一些不同的声音带进政府的高层,但他只是“换汤唔换药”,邀请自由党副主席周梁淑怡议员入行政会议。
此外,对于政制民主化的诉求,董先生只是一再重复明年会咨询公众。可是,一个这么复杂和具争议性的议题--不但要先咨询公众,然后按《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的机制表决,之后又要北京批准和立法,更要让候选人有充裕的时间做竞选活动--一定需要讨论一段颇长的时间,才可以达成共识,否则届时要在短时间强行立法,不批准普选,必定会激起民愤,演变成另一次大游行。
界线愈趋模糊
十月七日公布的香港大学民意调查结果指出,有六成二的被访者反对董建华出任行政长官,而支持者就只有两成二。
董先生多年的施政失败令到特区政府的管治威信尽失,中央领导人为了不让情况继续失控,除多次公开“挺董”外,还抛出多个协助香港改善经济的方案。虽然这些政策表面上可以稍为缓和社会上紧张的气氛,但同时亦会加强内地在特区的参与甚至干预,令到“一国两制”的界线愈来愈模糊。
在中港两地的经济界线日渐模糊之时,如果没有一位懂得捍
- 关键字搜索:
- 刘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