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再创新低--8%的海归愿意不考虑薪水打工

十一长假,是大多数上班族放松的好机会。不过,对于不少回国求职的“海归”来说,这是一段并不轻松的日子。求职,是他们在此期间的主要任务。上海可锐公司一项针对近500名“海归”所作的调查显示,其中有12%是趁着国庆回来打探就业行情的,这一比例比上月高出了5个百分点。

“海归”纷纷回流,其对薪水的心理价位则在不断下降。同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调查者中,有60%的人愿意将月薪标准下降1000元,13%的人愿意下降2000元以上,还有8%的人表示可以不考虑月薪。总体上看,愿意下降心理价位来寻得一份工作的“海归”比上月增加了27%。

业内人士分析,“海归”调整薪水心理价位的原因,除了不断有新毕业的“海归”加入竞争行列之外,也包括近段时间来沪上职场总体供大于求,且人员流动频繁导致人才市场补给资源丰富,使得众多“海归”在求职路上受挫。调查还显示,受调查者中已有3个月未找到工作的占30%,另有15%在5个月内都没有找到工作。该公司的调查人员预计,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陆续回流,10月底11月初将是“海归”薪水心理价位下降的冰点期。估计届时在沪求职的“海归”中将会有五分之一的人在5个月内无法找到工作。有资料显示,去年上海找不到工作的“海归”已达7000人,有关人士预计今年这一数字还将提高。

人力资源专家普遍认为,过去,一些“海归”为了尽快回收投资,在待遇方面要求过高,让有心请贤的企业左右为难。现在“海归”自降身价,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正常的回归。面对这种情况,跋涉在求职路上的“海归”尤其要避免步入一些误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咨询会委员卞秉彬提出,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以及对当地市场情况的不了解,是“海归”们普遍面临的两大问题。不少“海归”在出国留学时放弃了原先专业,卞秉彬认为,对于他们来说,在重新求职时特别要注意提炼出几个专业间的相关性,目标明确,而不是强调自己在专业上的广泛性,因为与“广博”相比,用人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的“精深”。与此同时,不熟悉本地市场是大多数“海归”的另一处“软肋”所在,对于这一点,以与时俱进的眼光勤于研究,就是专家对他们提出的忠告。

东方网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