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强: 网络写作使媒体回归本义

在开放社会的新闻学中,有一些已经被奉为至上的专业信条,比如说报道要客观、平衡;作为新闻记录人的记者,不能以当事人或者是加入自己的感情立场来报道事物。这些基本的信条,在中国的传媒界基本上还是不多见的。因为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国的媒体一直是共产党的喉舌,是宣传机器。

这样的观念直到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在市场化的冲击下,由于许多媒体工作者的努力,才开始有所改变。很多像《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等先驱媒体,在中国的媒体事业中,一直在强调回到常识,新闻就是新闻,用这些基本的观念和官方的新闻检查制度寻找一个突破口,特别在经济新闻、体育新闻、都市报纸这些领域,中国的媒体开始发展很快,有了许多成绩。

那么,在中国传媒界强调新闻回归到事实本身的这个同时,在最新兴起的互联网上就出现了一批非常有个性化的写手。这些叫作写手的作者非常多产,而且文体鲜明,喜笑怒骂,直抒胸溢,有的犀利,有的幽默,有的理性精辟,有的引经据典,一语中的。总之,个性充分的抒发,在这个虚拟空间成了这一片个性写手的网络天地。如果说传统的新文学观念正在中国的媒体上抵制一些党宣传的“党八股”、“新华体”的话,那么在互联网上写手们的文采和个性,特别是对时事新闻的评论上,使得那些正式媒体上擦边球、曲意批评、借古讽今的杂文开始失去了意义。因为网络的个性鲜明的写手更能吸引大量网民的需要。像新浪、搜弧等网站,他们不能发表新闻,但是这些个性鲜明的评论文章已经成了网络舆论最有生机的领域。

总的来说,是从事实出发的新闻写作和个性鲜明的网络写作,这两个方向都使得中文的媒体开始突破传统的“党八股”、“新华体”,让公众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回到媒体让人们表达自己、了解世界的本义上来。这些是我们这个新世纪中中国社会进步值得鼓励的现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