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爱国者的面目

我看金庸,真正从头至尾看过,且印象深刻的,只有《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曾说过,《天》、《笑》分别是“大”与“小”的代表,在我的辞典中,“大”指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小”则偏指个人的遭遇、发展。“大”在金庸的武侠中,在在皆是,触目皆是,而《笑》则少有的避开了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对于中国人过于煽情,虽然看上去很美,毕竟太累人,动感情,特别是强烈的感情,是很累人的。在书中,特意不提年代,而《笑》的电影一律把它放在明朝,虽说这一点确能从书中考证出来,但我总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强作解人,完全和金庸的初衷背道而驰。


说到“大”的煽情,以及《天》成为“大”的代表,当然,都因其中有位大侠的代表--乔峰。而这个形象特别动人心魄的最大力量,我想,无疑的,是因为他是个悲剧人物,因为他的悲剧宿命。在他一生中,最让人血脉喷张的场景,当然是他生命最后一幕,进退失据,无以自处,唯有一死:身为一个辽人,却杀了无数同胞,再当一个宋人,亦是万无可能之事,唯有一死了之了。


中国人惯于拿“国家”、“民族”来煽情,只因这是中国人的“性敏感带”,永远无法漠然置之。由乔峰这背城一战,曾让我想起朱苏进的《孤独的炮手》,在那篇小说中,讲了一个无比煽情的故事:一个异族人--总之不是中国人,在中国军队中服役,几年之后,他的国家与中国开战,他很矛盾,想避开,本已坐船离开。突然,他还是纵身跃入海中,拼命游回炮台。装弹,开炮,向自己国家的舰船开炮,一个人,将其全部消灭。


啊,中国人,天下独一无二的中国人,天下所有国家都讲爱国主义,为什么,我总觉得中国的爱国者面目特别可憎呢?朱苏进是个所谓“军旅作家”,我们知道,军人对于其职业有着并无多少理由的过于看重,这个故事除了反映出这一点(当工具当得过于投入),所反映的就是这种可恶、无聊的爱国面目了。


你试着将这之中的身份换一下,一个中国人在国外服役,然后发生这么一回事,看中国人如何反映,看他是否还能如此津津乐道,抱一种十足欣赏的态度(虽然这态度,他不一定好意思肆意表现出来)。很多伟人,我指外国人,惯于对本国文化、本国国民肆意痛骂,甚至达到并无多少道理的地步(什么都骂,当然应该道理不很充足),有时还会对中国表示某些好感,于是,中国人就会大为受用,把他的这些言论(痛骂本国,恭维中国)大抄特抄,不断宣扬,这只是因为受用,并不是真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