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巨款为儿子出国
2001年上半年,正值高三的张伟面临着高考压力,越来越感到自己无望考入理想名牌大学,于是向父母提出,希望出国留学使自己出人头地。这一信念在他经历了一次英国签证失败后仍未消失,反而愈加强烈。也使母亲刘萍下定决心,定要满足儿子的心愿。
偶然机会,一新朋友向刘萍介绍:通过一家中介公司去德国留学有100%的签证率。在这位朋友的“热情”推荐下,刘萍最终联系了经他介绍的从事留学中介服务的黄某和钟某。
自称在德国奥尔登堡I NLINGUA国际语言学校上海代表处工作的黄、钟两人告诉刘萍,中国高中生自费进入奥尔登堡I NLINGUA国际语言学校,毕业后可免费读德国大学,还能得到硕士学位。
经历了“拍胸脯”的保证后,刘萍深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当即,她在两人的指点下,向这家中介机构支付了准备金11850美元、中介费8000元人民币、注册费500美元及电汇金2700元人民币。随后,根据签证的要求,她又将儿子相关证明交给了黄某,等候回音。
遭遇:梦断奥尔登堡
“美梦”进行得非常顺利。
2001年11月12日,张伟拿到了出国签证,在黄某等人的护送下飞往德国。此后,共有100多名中国学生在德国奥尔登堡成了他的同学。
然而,现实让张伟失望了。
在寄回家的第一封信中他就表示,在奥尔登堡I NLINGUA国际语言学校,学习环境和住宿环境,都与中介当初的承诺大相径庭。
他陆续将当地的德文报纸资料剪下寄回,并告诉母亲,德国并不承认中国高中毕业证书。只有中国重点大学的一年级学生或非重点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在通过DSH考试后,才可能被大学录取。他们根本无望成为德国的大学生。
于此,刘萍产生了疑问,便联系黄某。对方却告诉她,他们已安排了德国的“不来梅港国际学院”来沪开家长会。届时,孩子们均可顺利进入该大学。据称,这所大学师资力量大部分来自德国著名的不来梅大学,在该校就读四年后,学生便可拿到国际认可的硕士学历资格证书。
一番花言巧语,竟使刘萍再一次相信了对方,她甚至反过来安慰儿子:“条件苦只是暂时的,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梦醒:逃离所谓的大学
2002年10月14日,家长会如期举行。
此时,黄某却突如其来地告诉刘萍,由于政策改变,孩子上大学没问题,但她须支付大学四年的学费,共计11098美元。见自己已走到这一步,刘萍虽然心有不解,但还是咬着牙四处凑齐了这笔钱,交给了黄某。
然而,就在张伟跨进这所“不来梅港国际学院”时,现实再次让他后悔了。
所谓的大学,只不过由一幢孤零零的房子及若干对桌椅组成。而在一个如教堂般的房间里,基本上都来自中国的100多人济济一堂,不分年级专业地进行着“学习”。一到上课,讲桌前的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做各种各样的事而无人过问……
更气愤的是,这所学校实在算不上“大学”,充其量也只是德国的一个再就业培训中心而已。
面对如此之环境,要求上进的张伟再也无法忍受。于是,2003年大年初一的晚上,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逃”回了上海。
真相:此学院非大学
为核实情况,记者按黄某名片上印着的“德国不来梅港国际学院上海代表处”地址登门拜访。但在扣开位于瑞金南路某小区6号楼的303室时,记者却发现,这里其实只是一家信息科技公司。
其实,记者早就从不来梅港国际学院(以下简称ICB)提供的德文材料发现,该学院成立于2002年1月,至今学校历史刚过一年半。
ICB的网上主页写得很明确:“这是一个私人教育机构,不是州立大学,也不是高等技术学校”。
ICB也承认这点,“该学院的结业证书不能作为参加州立大学或者高等职业学校的依据,如果学生想去上述两种学校求学,请直接和他们联系”。
虽然ICB说得很明白,但可疑的是,以上重要信息都被中介公司在翻译时隐去了,中国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此“学院”即彼“大学”。而且,ICB的入学条件相当宽松:仅凭高中毕业文凭即可。
不过,ICB对于学生还有一个要求,即所有学生必须满800小时的德语学习,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学校可以安排他们到语言学校---“巧”的是,ICB自己就有一个附属的语言学校,而该学校的合作方就是德国奥尔登堡I NLINGUA国际语言学校。(文中人物系化名)
新闻晨报
- 关键字搜索:
- 花巨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