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巨石中打坐1200年 唐代石佛惊艳现身法华寺

 2003-07-18 10:1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继大足石刻3月份发现4龛失踪数百年的北宋造像后,近日,数十尊距今约1200年的唐代石刻造像,又在大足金山镇法华寺重见天日,其雕刻之精美令人叫绝,正壁以4佛并坐为主的石刻造像更是罕见。昨日,记者一行深入现场一睹为快。

  殿前巨石内,两石窟深藏石佛像


  法华寺位于大足城东25公里处的金山镇,寺庙建在一低缓的山坡顶上,杂草丛生中仅一小路相通。因此前该地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文物,原本占地2500平方米的寺庙如今破败不堪,院落中也仅存几尊石柱础,风雨飘摇的前殿住着一农户。前殿外侧,是一块约120平方米的椭圆形巨石,石下四周,杂草和泥石堆了半人高。在巨石南面,是2个在泥石中若隐若现的高约1.3米的石窟。


  前不久,一村民在石窟洞口挖土,意外发现石窟中有石刻造像,从仅可容一小孩进出的洞口探视,里面有大小佛像数十尊。该村民即刻通知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博物馆立即派人现场发掘,先后在巨石南面石窟中掘出2龛,北面石窟掘出1龛,周身掘出5龛。8龛中6龛为空龛,南面石窟1龛有造像,北面石窟1龛有造像,各种形态佛像达60余尊。2龛造像又以南面石窟左面造像最为精美。


  据博物馆石刻研究专家刘贤高称,这些造像在当地史料中从无记载,从造像组合和风格特征判断,大约凿于唐代中期以前,距今约有1200年的历史。


  栩栩如生,窟顶相接飞天伎乐


  昨日,记者在南面左侧石窟中看到,在这龛约5立方米大小的石窟中,各种石刻造像不仅镂刻精美,而且极其壮观。


  在石窟左侧,长2.4米、高0.95米的石壁上,38尊佛像从上自下整齐地排成3列,除局部有所残毁外,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尊尊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最高的17厘米,最矮的仅5厘米,均身着袈裟,下摆全部覆于莲座之上,身后全饰以葫芦形背光。姿态则变化多端,或倾或侧,或跪或坐,其手势也是或举或托,或置于袖中,或合什胸前,举止各异,少有重复者。佛像上方与窟顶相接处是飞天伎乐,飞天之间浮雕着蝌蚪形云朵,动感十足。在一朵仅10余平方厘米的浮云中,一高不足3厘米的童子雕像若隐若现,是目前大足石刻中所发现的最小最早的石刻造像。刘贤高介绍说,这些浮云在以前的大足石刻中是绝无仅有的,别具特色,十分重要。


  石窟右侧,2.6平方米的石壁上凿佛像21尊,因泥沙堆积侵蚀较重,大部分佛像都有残缺,但其精美依稀可见。


  4佛并坐,繁缛装饰绝无仅有


  在该石窟进门正对石壁上,约1.3平方米长方形浅龛中,4尊大小相同的佛像并排而坐,右端为一力士像。这4尊佛像均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头部有所残缺,身后饰葫芦形背光。整个头部和佛身的装饰层次非常明显,也非常精致、细腻。头光装饰从外到里分为4层,分别近似桃形火焰纹和辐射状锯齿纹,两圈圆轮之间饰连珠纹,最里面为莲瓣纹。


  据刘贤高称,大足其他造像都是素面的,很少有装饰,这些看似繁缛的装饰在目前大足石刻中仅此一例,非常独特。这4尊佛像主尊正壁,在所有的石窟造像中也非常罕见,刘称,以前所能见到的4尊并坐佛像均在侧面作为陪衬,如此造像题材在摩崖造像中显得尤为特殊。


  刘贤高称,法华寺这些新掘出的石刻造像,尤其是4佛并坐造像,到底属于哪一种佛,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初步考证来看,这些造像为研究大足与安岳、合川等地石窟造像的传承关系和艺术渊源提供了新的证据,其本身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川新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