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过来,你就过去吧

很久很久以前,我看过一部英文电影,场景是一场很有灵感、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咖啡厅,美丽漂亮的女主角,独占着一张咖啡桌,英俊潇洒的男主角也独占着一张咖啡桌,他们先是互相偷窥,接着是相互微笑,男主角突然神经质地说了一句:“山,你过来!”看她没有任何反应,他又自言自语地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他起身端起自己的咖啡,过去坐在她的对面,于是发生了一个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当然,我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称她为“山”,当然“山”并不是她的姓名,因为他们并不认识,可是他说的是“mountain”,中文字幕上放映出来的也是“山”,证明我没有听错,更没看错。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十几年,直到最近,我才知道了这个“山”的典故。

  那是朋友讲的一个故事:上财经大学时,他们学院有一名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鲜有顺利拿到平时学分的。原因在于:教授平时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平时布置的作业既多又杂,学生再出色,鲜有受其赏识的。但这位教授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谁若想在经济这个领域闯出一点儿名堂,首先得过他这一关才行!

  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个学生,两人有说有笑、神情自得,惊煞了周围的同学们。后来,就有人问那名学生说:“干嘛对教授跟前跟后地巴结呀,你有一点儿骨气好不好!”那名学生回答说:你们听说过默罕默德唤山的故事吗?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四十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让这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到山顶吗?”

  默罕默德对他的门徒充满信心地把头一点,对山大喊了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音,回声终于消失,山谷又回归宁静。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山,默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达山顶,他们因信心促使希望实现而欢呼。

  讲完这个故事,那个同学停顿一下继续说:“其实,教授就好比那一座山,而我就好比默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提供我要的学习方式,我只好去适应教授的教学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经济学,是要入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当然是自己过去喽!”这名学生果然是鹤立鸡群、出类拔萃,毕业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他的同学都还停留在原地“唤山”呢!

  人不一定能改变环境,但一定能适应环境。“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的人生态度,就是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调整适应能力,这要比总是抱怨怀才不遇,要有成效得多。


本文留言

作者洪玲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