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报社论:胡锦涛出访破“江规胡随”之功

在SARS风暴尚未退去的时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展开他就任国家元首后的首次外交出访之旅。从国际舞台的亮相来看,这次出访的机遇已经超过其前任江泽民。胡锦涛不仅要访问俄罗斯等国,更要参加法国主办的G8“南北元首非正式对话高峰会”,这是江泽民以往想去,却因为要在入世上保持发展中国家地位而不敢去的外交大秀。具体而言,胡锦涛不但要与普京两度会晤,也将在圣彼得堡和法国与美国总统布什两次握手言欢,其受到世界舆论的极大关注就不言自明了。

或许,全球媒体希望通过这场外交处女秀,一睹中共第四代领导核心胡锦涛和其“第一夫人”刘永清的个人魅力;而各国领袖则想摸一摸这个外交对手的底牌,以便日后更好地打交道。但对胡锦涛自己来说,这次外交出访远远超出象征性的外交礼仪,而是通过对外形象的塑造,来强化对内的政治地位,通过外交的亮相,来争取国内的民意,通过全球元首网路的建立,来打造世界领袖的印象。

说穿了,胡锦涛的这次外交之行,首要目标是走出江泽民的阴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般的看法是江泽民长于作秀,虽然在国际场合闹出一些笑话,但他唱歌弹琴背诗讲英语的“海派作风”,给人一种长袖善舞的外交内行感觉,而举止严肃不苟言笑的胡锦涛,则给人某种拙于外交,不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纵横自如的印象。因此,在中共权力交替的过程中,江泽民利用这种“外交优势”营造不全退的态势,并想通过钱其琛、唐家璇这套人马控制外交决策,为自己保留政治舞台。

胡锦涛要打破外交上“江规胡随”的外界刻板印象,就必须从最外在的形式上做起,改变江泽民外交作秀的“铺张风格”,以务实简易的作风开创胡锦涛时代的外交风范。这就是胡锦涛带头实行新的出访礼宾规定,不举行送迎仪式的背后意义所在。当然,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新人事新作风也符合胡锦涛去年上台之初要求全党“艰苦朴素”的逻辑,同时在全国民众为SARS共赴国难的时候,这样的低调也能够博取民众支持。

其实,胡锦涛、温家宝、吴仪这代表中共新势力的“三个代表”,已经通过“抗煞”压过了被批评为到上海去“避难”的江系人马,赢得了民意的广泛支持;胡锦涛正可以通过这次外交之行,再把内政上的优势扩展到外交,全面压缩江泽民恋栈的权力基础,迫使江在明年的两会前提前交出军委主席的“宝座”,解决“两个中央”、“两个中心”的怪异局面,使权力和责任全面配套。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胡锦涛通过所谓公开化透明化的策略,来形成舆论压力,让江知难而退。

事实上,江要“垂帘听政”,就喜欢暗,喜欢秘密,不把自己老态龙钟但权力欲望很强的真面目展现在民众眼前,因为这个特殊状况,人们也怀疑这次SARS疫情隐瞒的最高决策背后,有江的“黑影”,军队不及时支持“抗煞”,也是江贻误“战机”。胡锦涛借三六一潜艇失事事件,让军事秘密公开化;又借出访需要在外部世界确立实权领袖的形象之理由,在公开报导的政治局会议上发表国防与军事观点,予人已经接掌最高军事权力的感觉,这是另类造势的典范。

由此可见,胡锦涛把“抗煞”面临的政治危机,巧妙地转化成巩固权力开创新局的契机,江泽民全面落居下风。不仅如此,胡锦涛通过出访前“一周自我隔离”的外交手腕,给与海内外一种理性、自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型领袖的形象,其外交决策的内功,绝非表面的严肃呆板可以掩盖得住。有趣的是,克林顿时代,国际外交舞台讲究才气和表面光,江泽民正逢其时;布什时代,国际外交舞台讲究朴实和率直,胡锦涛相当吻合。从这个角度来观察,胡锦涛出访带来的内外震撼,还是有戏可瞧。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