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日记:贫富悬殊

天晴,颇冷。上午无安排,下午大会堂有新闻发布会,谈就业和社会保障。吃罢早餐,信步来到街头一报摊。(过去几天,常来此光顾)。卖报女年约十五六岁,两个脸蛋儿,冻得通红,像挂了两个红苹果,自称是山东乡下人。

"来北京多久?"
"刚四个月。"
"喜欢北京吗?"
"还可以,但我有自知之明,还是要回老家的。"
"哦?"
"我知道,在北京我找不到好工作,更别提找个好人家(婆家)了。"
"卖报挣的钱,够用吗?"
"还行吧,每月四百块钱。"
"吃和住,要花多少钱?"
"住在亲戚家,不用钱,吃也用不了多少,每月能攒两三百块。"

卖报女两手插在袖口里,鼻子努力吸住快将流出的鼻涕。一青年来买报。外表看,应属"白领"阶层。与其搭讪,青年显出友好状。

"您在哪儿上班?"
"就在前面国贸大厦。"
"您关注两会消息吗?"
"太忙了,看报纸电视的时间不多,但两会消息,我还是很关心的。"
"……?"
"因为今年政府换届,新领导人上台,期望能有新的气象。"
"大家都说温家宝要接朱镕基,当总理,您对他有信心吗?"
"我对他了解不多,不能下结论。但是朱镕基就不一样了,大家都觉得他下台实在可惜。"
"您属白领阶层,生活一定不错了?"
"说不上,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房子是绝对买不起的,都是天价呀?"
"不耽误您时间了。。。"

与青年白领握手,告别。旁边一位三轮车夫在等生意。

"师傅,送我到前面的雅宝路,多少钱?"
"五块。"

坐上三轮车,冷风袭来,浑身哆嗦。三轮与的士抢路,手心都吓出了汗。车夫则安慰我:"没事儿,没事儿。"

"师傅,今年您多大年纪?"
"44岁。"
"蹬三轮车多久了?"
"两年多了。"
"怎么干起这么辛苦危险的工作?"
"这不是下岗了吗。工厂开不出钱,养不起我们这些人了。"
"工厂就不管你拉?"
"每月只给一百来块钱生活补助,没别的法子,只能出来蹬三轮车了。"
"蹬三轮车,能挣多少钱?"
"弄好了,一天能挣四十,弄不好,一分钱也没有。"
"您要是生病了,怎么办?"
"不敢生病呀。这年月,看不起病,单位(原来的工厂)说给报销医药费,可是头两千块钱,要自己付。"

说话间,来到雅宝路,付了车费,谢了车夫,默默为他祈祷:别生病,别出车祸。旁边是凯威大厦,BBC北京局在12楼。上楼,进屋,借同事一个空桌位,坐下。心想,卖报女,三轮车夫,生活真不容易,需努力,需辛苦。白领青年,虽然干净体面,想拥有一套满意住房,却望洋兴叹,怎能同能买得起888万元豪华宾利(Bentley)车的人比?宾利车展销部就在我住的饭店旁边。前天,抽空进去看了一眼。销售部经理还赏了一杯茶,侃侃而谈:

"我认为,宾利进入中国,重要的不是卖得好或不好,应该说中国人现在的地位,国际地位,得到了认可……"

经理不容我插话。

"中国有没有贵族,这话不好讲,因为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你说,过去,买这种车,是溥仪应该买呀,还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现在,人们做生意,需要排场,不光是要有钱,档次也要跟上。"

经理介绍,开业八个多月,已卖出四十多辆宾利车。

"买车的都是些什么人?"
"都是有钱人喽。"
"都是私人买车?"
"当然喽。"

突然思绪被同事打断。北京城西发生紧急情况。一男子携炸药,进入路透社办公室,说有冤情要诉。立即出门,截出租,直奔出事地点。回来后,已错过大会堂内新闻发布会。

(BBC)

本文留言

作者BBC中文网记者伟亮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