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井冈山: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3-03-11 09:1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井冈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毛泽东、朱德等和红军官兵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许多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然 而,笔者日前赴井冈山采访,却从大量历史史料和知情人处探知,还有许多史实 因种种原因尘封了大半个世纪,鲜为人知。毛泽东平生从未背过枪?多少年来,国内外一些毛泽东的崇拜者和研究者都曾为一个现象困惑不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提出者和最彻底的实践者毛泽东,似乎平生就不喜欢扛 枪弄炮。电视荧屏上,鲜见他带枪的画面;老革命的回忆录中,难见他扛枪的描 述;历史照片中,更从未见到过他带枪的留影。难道毛泽东平生真的没背过枪?答案是否定的。毛泽东曾在井冈山时期背过枪。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着手创建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天后,两军负责人在“龙江书院”举行会议,会议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将两支部队合编,成立中国 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十一师师长,陈毅 任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师师长。5月4日上午,在井冈山砻市广场隆重召开的井冈 山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庆祝大会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背上了匣子枪。

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陈士矩将军回忆资料记载:会师这天天气很好,井冈山碧绿如洗,红军标语鲜艳夺目,到处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我清楚 地记得,自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到上井冈山,从来没有看见毛泽东背过枪。

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他背枪就是在宁冈砻市红四军成立大会上。这天,毛主席特别高兴,他挎上匣子枪,走到行伍出身,经常一身戎装的朱老总跟前诙 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罗’。不过,大会一结束,毛泽东便把枪交给 了警卫员,以后再也没见他携带过枪。“

井冈山时期一直跟随毛泽东左右的何长工同志,在回忆录中也证实过这一情景。而此后确实无人见过毛泽东携带过武器。作为通晓兵法、运筹帷幄而且最早 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著名论断的军事家,毛泽东对枪的不感兴趣,倒与三 国时“不知刀枪剑戟,胸有雄兵百万”的诸葛亮有着相似之处。也许,这就是伟 人独特之处吧。

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来自“山大王”的启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显赫地位的游击战 争“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提出的。然而,您可能不会 想到,这一创造性的游击战争理论的提出,竟来自“山大王”的启示。

清末民初至革命根据地建立前,井冈山曾是土匪出没之处、绿林栖身之地。

1921年12月,驻湖南的粤军连长朱孔阳因不满上司克扣军饷,曾率部进入到井冈山做起了“山大王”,成为井冈山有名的一支绿林武装。

为对付官军的进剿,朱孔阳利用熟悉地形环境等有利条件,机动灵活地在莽莽群山中与官军周旋,使官军疲于奔命,对他奈何不得。他有一句对付围剿的名 言:“不需能打仗,只要会打圈。”廖廖数语,蕴藏着极其朴素的游击战术道理。

井冈山根据地初创时期,敌强我弱,四面白色恐怖。为了战胜强敌,扩大并巩固革命根据地,红军迫切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为此,兼收 并蓄的毛泽东注意从过去井冈山绿林武装的游击战术中吸取营养,学习优长,为 我所用。1927年12月,他对攻打茶陵的部队说:“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 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个战术思想的大 转变。”他还告诉大家:“从前,井冈山有个‘山大王’,叫朱聋子(朱孔阳绰 号),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总结的‘打圈圈’是个好经验。当然,土匪‘打圈 圈’是消极的。我们工农革命军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打圈是为了避实击虚, 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总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 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原则。”

1928年5月,朱毛两军会师后,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联合“会剿”。红四军主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南下黄坳, 直奔五斗江,迂回拿山,第一次攻克永新县城。几天后,毛泽东召开干部会议, 会上他广引古今中外战例,结合红军这次战法,再次谈到了战术问题,并首次正 式提出了“十六字诀”,他说:“白军强大,红军弱小,我们以弱斗强,只能采 用游击战术。什么叫游击战术?简单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从此,“十六字诀”成为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载入了中国史册。

井冈山红军连队有一位外国人中国的斗争,得到过许多外国同志和朋友的支持帮助,许多重大事件都曾有外国人参与。红军井冈山斗争时期,也有一位 担任过红军连长的外国同志,他就是朝鲜人陈龙鹤。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中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使正在中国求学的朝鲜青年陈龙鹤倍受鼓舞。1926年1月,他投考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4期学 生。在校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卫戍广州、警戒黄埔、驻防虎门和惠州 等行动,在斗争实践中受到锻炼和洗礼。同年10月,他与伍中豪、林彪、陈毅 等同期毕业,投身北伐。

1927年6月,协助国民革命军张发奎部组建总指挥部警卫团,卢德铭任团长,陈龙鹤受党的委派也成为该团的一员。1927年8月1日,卢德铭 按党组织指令,率警卫团赶往南昌准备参加起义。但到武宁时,得知南昌起义大 军已经南下,部队只好折回修水、铜鼓一带休整。9月9日,陈龙鹤随部参加了 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后,陈龙鹤随部上了井冈山,任毛泽东兼师长的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一营一排排长。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五斗江、龙源口、三打永新等战斗。

1928年8月,毛泽东亲率三十一团主力前往湖南接应红军大队,一营留守井冈山。湘赣两省敌人乘虚而入,用4个团的兵力进犯。陈龙鹤率领全排凭借 险要地势,配合袁文才的三十二团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 的胜利。

1929年,陈龙鹤任红三十一团三连连长。长汀整编时,三十一团改编为第三纵队,次年与赣南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十二军。1932年4月,红十二军参 加攻占福建南部城镇的漳州战役。激战中,陈龙鹤不幸壮烈牺牲。

《真理报》曾向世界介绍井冈山斗争情况许多人认为,延安时期来华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是最早向国外介绍井冈山的外国人。其实,早在20世纪20 年代末,当时苏联最具权威的《真理报》,就对井冈山斗争情况作了真实客观的 报道。

笔者在井冈山采访时,从有关历史档案文献中查阅到了以下珍贵史料--1928年2月9日至25日,共产国际召开执委会第9次全会。3月1日,《真 理报》在一篇题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全会讨论中国问题》的报道中提到:“在湖 南省,除南部以外,茶陵、永兴和酃县地区也都举行了农民起义。在江西省,根 据地方同志的来信,永新、莲花和全南县组织了苏维埃政权。”文中提到的茶陵、 酃县、永新、莲花,正是井冈山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1929年7月2日,《真理报》发表社论《中国统一的“假象”》。社论指出:“彭德怀、方军敏(方志敏)、王佐、袁文才,特别是朱德和毛泽东的红 色游击队运动……在两年之间辗转战斗于许多地区和省份,占城夺池,到处闹起 了革命,其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是十分引人注目和具有重大意义的,它必将引来数 以百万计的新生力量加入新的起义大军。”

同年7月24日,《真理报》发表署名阿.伊文的文章《彭德怀》,高度赞 扬了井冈山的斗争和红军指挥员彭德怀:“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王佐、袁文才……除了头两个名字,苏联读者对其他人可说一无所知。然而,他们 的名字却是江西、湖南、广东名流绅士地主们的心腹之患。彭德怀去年率军队来 到朱毛工农红军一边。今年1月,朱德和毛泽东撤离井冈山时,彭德怀与王佐留 下继续战斗,进行顽强抵抗,直到敌人重炮将山上的工事全部破坏时,他们才开 始撤退。”文章不仅出现了“井冈山”这一地名,而且还报道了彭德怀率部上井 冈山,并留守井冈山艰苦斗争的情景。

“朱毛红军”为何始称“红四军”

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然而,这支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 “红一军”?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将广东各派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计有8个军。其中由李济深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扩编组成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中共党员廖干五任党代表。李济深受孙中山先生影 响,主张国共合作,因此四军各部均有共产党员担任政治工作。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向湖南挺进,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1927年1月,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十二师扩编为军,称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改编为其中一个师。“四一二”政变后,四军“东征 讨蒋”,进军到九江、南昌一带。8月1日,四军由我党掌握的部队参加了南昌 起义,随后南下入粤。后来,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湘南,举行了湘南起义。

井冈山会师后,为发扬四军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故将我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在我军历史上,除毛泽东朱德创建的红四军外,还有两个“红四军”:一是1928年6月贺龙在湘鄂西成立的“红四军”,此乃红二方面军的前身;另一 个是1931年1月由许继慎为军长的红一军与蔡申熙领导的红十五军合编成的 “红四军”,军长旷继勋(后由徐向前接任),此为红四方面军的基础。后来三 个“红四军”逐步发展成了红军三大方面军。对此,应该说,这三个“红四军”

功不可没。

毛泽东第一次下令处决叛徒

长期斗争中,无数先烈前赴后继,英勇牺牲。

然而,也有少数人经不起斗争考验,蜕变为叛徒,造成极大的危害。

上井冈山当年的1927年11月28日,毛泽东就亲自下令处决企图叛变投敌的原红军团长陈浩等人。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亲自下令处决叛徒。

1927年11月18日,根据前委决定,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部、第一营和特务连,由党代表宛希先、团长陈浩率领,第二次攻占了茶陵。革命军进城后, 陈浩等人开始不管部队,不做群众工作,成天吃喝嫖赌,不愿回山沟里打游击, 还侵吞了部队缴获的几千克黄金。为防止他们的错误恶性发展,党代表宛希先向 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写信严厉批评了陈浩一伙。受到批评后,陈浩心怀不满, 起了叛变革命的歹心。策动部队叛变中因骨干连队拉不动而暂时作罢。

当年12月,蒋介石调集大军进剿井冈山。敌重兵压境,陈浩一伙已对革命完全丧失信心。加之敌十三军军长方鼎英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与是黄埔第一期 学生的陈浩有师生之情。因此,陈浩致信方鼎英,策划叛变投敌。宛希先对陈浩 一伙早有警惕,面对强敌,宛希先坚持率部东向井冈山,而陈浩则以团长身份强 令部队南撤,为投靠方鼎英创造条件。由于南撤不得人心,部队行进速度非常缓 慢。在离湖口墟不远时,队伍里由后向前传达了“毛委员来了,命令部队回湖口” 的命令。

原来,对该部很不放心的毛泽东,此前专门从茅坪赶往茶陵。在得知部队南撤后,立即向南追赶。赶到湖口墟时,得知部队已向酃县方向进发,于是命令警 卫员追上部队传达返回湖口宿营的命令。当天晚上,毛泽东召开营以上干部紧急 会议,宛希先、张子清、何挺颖等义正辞严地揭露了陈浩一伙叛变投敌的阴谋。

在事实证据面前,陈浩一伙不得不认罪伏法。

毛泽东率部返回井冈山后,在砻市召开军民大会,公开宣布处决第一团团长陈浩及徐庶、韩昌剑、黄子吉另外3 名企图率部叛变的军官。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