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少年烦美,美国电视电影应负责
波士顿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电视屏幕上的黑道大哥东尼.索普拉诺(英文名:Tony Soprano)和美国大众文化的酿造者,比起小布什政府的政策,更应为全球高涨的反美浪潮负责,他们至少应为国外青少年对美国的反感负责。通过对12个国家平均年龄在17岁的青少年的态度调查,玛格丽特.德福鲁尔和马尔文.德福鲁尔教授(英文名:Margaret and Melvin DeFleur)发现,12个国家的大部分青少年都无一例外地对美国或多或少抱有恶感。对美国抱有敌意的青少年按敌意强弱排序,依次是沙特、巴林、南韩、墨西哥、中国、西班牙、台湾、多米尼加共和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意大利和阿根廷。
研究者发现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例如沙特和巴林的青少年,对美国明显更反感,这在目前似乎容易理解。但是让人诧异的是墨西哥和南韩的青少年对美国的印象几乎同沙特、巴林两国的青少年对美国的看法一样负面,至少比中国青少年对美国的看法要负面。而墨西哥和南韩都是受美国保护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两个国家,美国尤其为在朝鲜战争时保护南韩牺牲了不少军人。同样让人费解的是在北京的青少年对美国的看法要好于台北青少年对美国的看法,而在过去50多年里美国对台湾长期翼护,政治上和军事上都付出高昂代价。
马尔文认为外国青少年对美国如此普遍的轻蔑是由于他们中太少认同美国或同美国人有直接的实际接触。由于受访者主要来自这12个国家的公立学校,所以他们大部分出自社会中低阶层的家庭。只有12%的受访青少年曾经来过美国。因为这些青少年没有多少机会真正了解美国和美国人,他们对美国的印象多是来自媒体,电视电影和社会谣言,这一题为《下一代对美国人的印象(英文名:“The Next Generation’s Image of Americans”)的报告中指出。
马尔文认为在全球广为传播的美国音乐、电影和电视剧促成国外青少年对美国心生恶感。因为这些打着美国烙印的大众文化产品充满暴力、性和崇尚物质主义,因此德拉弗尔的报告结论是大众文化而非美国外交应该为全球泛滥的反美主义负责。
中国青少年在两项指标中对美国印象积极,一项是认为“美国人宗教性强”,另一项是“美国人家庭观念强”。中国青少年对美国印象最反感的方面或最排斥的提法是“美国人爱控制别人”,其次是“美国人爱和平”以及“美国人尊重和他们不一样的民族”。台湾青少年在三项指标上对美国有好感:第一是“美国人慷慨”,其次是排斥“美国人总体上来讲相当暴力”的负面提法,第三是认为“美国人宗教性强”。台湾青少年对美国最反感的理由是“美国女人在性方面没有道德观念”,“美国人爱控制别人”和“美国人太物质主义”。
沙特青少年最恨美国的原因有三,第一是“美国人爱控制别人”,其次是“美国女人在性方面没有道德观念”,第三是“美国没有什么让我仰慕的”。对美国第三反感的南韩青少年反感美国的第一和第二原因和中国相同,他们的第三个反感美国的原因是“美国人太物质主义”。
这两位研究者发现国外青少年对美国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比较认同,因此建议美国媒体在对国外传递的信息应该长期强调美国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他们认为美国政府所用的所谓“聪明宣传”或带有公关性质的试图改善美国形象的做法不会有什么效果。
金星,《华盛顿观察》周刊,2003年第八期 (#24) ,2003年02月26日
- 关键字搜索:
-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