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透视国产大片《英雄》失败的原因

 2003-01-24 16:3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电影界奇才张艺谋导演的一部鸿篇巨制《英雄》,近日于各地影院跨年度放映,在赢得了超过两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的同时,也换来了此起彼伏的掌声或嘘声。

赞扬它的人为这部可能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武侠剧美轮美奂的画面所陶醉,更叹服其精妙炒作带来的巨大商业成功;而贬低它的人则主要是对该片的陈腐立意不以为然,进而置疑它是否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

在大众文化生活乱花迷眼的今天,一部电影能让各界人士这么在乎本身,当然显示了它不同凡响的大制作。然而,在影片构图上匠心独运的老谋子在此片中对东方文化的苍白诠释,特别是通过秦王之口流露出的那种强词夺理的“帝王思想”,未免有点贻笑大方,不仅戏弄了肯于跑来捧场的国内观众的智能,更与当今时代的人文潮流格格
不入。

“大家”的小学生作文

  张艺谋是一个具有国际志向的影坛大家,通过《老井》、《红高粱》等作品出道以来,多年来一直奉行国际路线,而且比较成功。可以说,没有张艺谋的话,气若游丝的中国本土电影在国际影坛上的身影将更加若有若无。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艺谋在推动中国文化借助电影这一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综合艺术走向世界的尝试过程中功不可没。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张艺谋电影成就的期望值一向很高。张艺谋本人同样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但具备视听上的观赏价值,还能成为高品味的文化载体。这种意图在其构思《英雄》一片时,表现得十分夸张。

张大导演显然不满足于只让观众花钱坐到电影院,看几个俊男靓女在如此多娇的大好河山中“调情”、“打架”,还非常想“寓学于乐”,趁机传经布道,给观众上一堂生动的唯物主义历史课,进而纠正中国民间千百年来奉荆轲之流为抗暴英雄的“错误观念”,使人们悟出为“大我”牺牲“小我”,为君主霸业牺牲小民幸福的“帝王思
想”乃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和吃透东方文化精髓的不二法门。

于是,在片尾出现了荒唐得让人合不拢嘴巴的一幕:历尽千难万险才走到距离秦王仅有十步之遥的位置的大剑客无名,在刺杀行动成功在实时,居然被这位“胸怀天下”而又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倡导永久“和平”的济世豪情所感动,受到启发后幡然悔悟,主动放弃了行刺计划,结果转身离去,落了个万箭穿心尚面带欣慰之色的“圆满”结
局。

从有关的采访侧记中能够看到,《英雄》的各位演员对张艺谋的“良苦用心”深有体会。不但素来爱国情切的主演李连杰读到剧本时感动得几次冒泪,连顽皮的“小鱼儿”梁朝伟也因和记者大谈“稳定压倒一切”的心得,在正为“23条”很闹心的香港市民中惹了一身的不是。

但是,张艺谋绞尽脑汁抖落出的这个压场“包袱”,却并没有让多数观众象扮演剧中人物的明星大腕们那样轻易买帐,反而被视为滑稽的搞笑节目而引来阵阵哄笑。因为张艺谋精心布置了一座气势恢弘的高雅殿堂,然后双手合十,焚香祷告,极尽铺陈之能事,最后却从谁都以为装着什么经典的宝盒中虔诚地请出来了一篇小学生作文。

“老谋子”的一声叹息

面对叫嚷着“相见不如想念”,怎么也不肯虚心接受“王化教育”的起刺记者和普通观众,“曲高和寡”的张艺谋在大赚一笔之余不得不发出一声落寞的闲叹: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影评家。

这声闲叹说明,老谋子仍然对自己推出的首部国产大片在主题思想上的硬伤和败笔没有任何反省。须知,半数以上的观众给《英雄》一片的主题喝倒彩,并不是中国有没有真正影评家的问题,而是中国的电影导演是否具备真正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的问题。

作为专业电影人士,张艺谋对电影这一概念的理解自然不同于一般的泛泛之辈。但如果他认为只有自己这个内行懂得电影的门道,而观众无非是外行看热闹,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没有人说张艺谋执导的这部电影不专业。《英雄》在演员阵容、摄影技术、音响效果、服装道具等等“硬件”方面的强大、精巧、优美、奢华简直无懈可击。然而,由于思想贫乏,缺乏基本的人文“软件”,它却是一部没有灵魂,或者说灵魂出窍的作品。

我们不是生活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自然不会可笑到苛求一部电影作品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成为人民大众的精神食粮。但在另一方面,商业电影是拍给大众看的,它至少应该不违背现代人的基本审美情趣和朴素价值取向。

一些替老张说话的人开口闭口总是美国的电影创作如何如何自由,如何如何不必“文以载道”,嘲笑中国观众老想从电影中悟出点什么道理的习惯。殊不知,无论过去流行的警匪大拼杀、恶战外星人,还是现在推崇的脉脉温情和美丽童话,哪部好来坞大片脱离过鲜明的善恶之分,美丑之别,放弃过对辉煌人性与浪漫梦想的肯定?

任何艺术都是首先建立在真实的人性基础之上,然后谋求通过具体而完美的形式将其尽可能表达和展现出来,电影也不例外。因此,一部真正的大片必然在审美价值上与人性相吻合,起码不会尝试否定人类社会的良心底线。也只有在同观众的精神层面达成共鸣之后,电影才有机会炫耀它那独具风格的流动化的形式美。

《英雄》一片在这方面显然是失败的。它那秦王给刺客无名“说故事”的假大空结尾,被网友们拿来套用,滋生出一个个希特勒、东条英机说服刺客“无名”的后代“无脑”、“无心”赞同建立第三帝国和大东亚共荣圈之类的笑话,在逻辑上竟然同样没有出现任何推理障碍,更反衬出《英雄》所鼓吹的“帝王思想”的荒诞不经。

探求中国文化的底蕴

其实,张艺谋并不是维护他的人们所说的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导演,他恰恰时刻希望满足中国人看电影时总想悟出点道理的审美习惯。从当年一度遭到封杀的《活着》,到去年上映的《幸福时光》,其探索中国文化底蕴的努力从未停止。

可惜的是,这种努力越来越偏离轨道,越来越功利化,导致能够发掘到的文化亮点越来越少,越来越暗淡。在《活着》中,人们看到的是普通中国农民在毛泽东时代面对天灾人祸的忍耐和达观;而在《幸福生活》中,这种伟大的忍耐和达观退化成了几个下岗工人和一名盲女之间出于“好意”互相哄着过家家的自欺欺人;等到了《英雄》,就只剩下对施虐者的动机认同,和对弱者从肉体和精神上的完全抛弃了。

说实在的,老谋子的这种表现实在让人失望。你要么去干老本行,扛着摄影机到名山大川转悠,拍拍风光片什么的;要么就放下身段,老老实实导演几部分分好坏人就开打的动作片,象现在这么摆开架势,故作深沉装“英雄”,一张嘴却满是憋了几千年的口臭,别人也跟着呛得慌。

张艺谋是中国顶尖级的导演,搁过去可能就被封为“人民艺术家”什么的了。

连“艺术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都停留在浅薄而缺乏人性的“帝王思想”的层次,不能不说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一种悲哀。

当然,事情不能全怪艺术精英们。我们这个社会并没有为他们大展拳脚提供宽容的场地。张艺谋说过,他最想拍的是反映文革时代的电影,但官方机构和市场环境都不允许。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总没谁逼着张艺谋在《英雄》中生硬表态支持秦始皇,糟踏掉一个本来可以拍成一部宏大诗史的难得题材吧。一味向权贵和世俗妥协、靠拢,乃至主动迎凑的艺术家必将失去原有的创造力和大智能,而沦为一个精神境界反而不如权贵和世俗的单纯匠人。以老谋子目前这种低于普通市民的文化理解能力,将来官方和社会允许拍摄文革题材的电影又能怎么样呢?他,也包括今天国内大部分的艺术家们,还有探求中国文化底蕴的资质吗?

在社会没有给艺术家提供自由发展空间的时代,艺术家更应该学会利用现有资源去主动开拓新的人文天地。这样,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才能愈加深厚,并且光彩四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