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怪不怪的“性别歧视”
“老师,麻烦您看看我的简历,我想应聘贵公司的文秘职位。”一位穿着笔挺西服、扎着鲜红领带的男大学生,皮鞋刷得一尘不染、油光澄亮,小心翼翼地把简历递给一位中年男子。那男子抬头打量了一番,随意地看着简历问道:“你计算机二级过了?”“过了。”“你还是三好学生?”“是的。”“英语四级也过了,不错。还有这么多作品,看来蛮有才的嘛。看过你的简历,觉得你的确很优秀,也很适合到我们单位工作。可是……我们不招男生,只限女性,你看看哪上面写的要求。”这时,大学生才看见中年男子背后的墙上贴着一张大白纸,用红笔醒目地写着:文秘两名,限女性;大学本科,身高168CM,形象好、气质佳、具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位先生笑眯眯地补充道,我们招的人有时还要做一些其他的事,这不是男生所能办到的。当学生问到底是什么事情男的做不来,他就诡秘地一笑。看到这些,男大学生内心颇有些愤愤不平。旁边几位男生议论纷纷,“这那里是在招聘人才?分明是找‘小蜜’!”他悻悻地、头也不回地走了。
“就业歧视”又出新花样
凡具有应聘经历的大学毕业生深深体会到,在人才市场已经形成“买方”格局的今天,求职者常常受到稀奇古怪的就业歧视,除了众所周知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之外,还有很多种类的“就业歧视”。“歧视”理由五花八门,甚至荒唐可笑。
“姓氏歧视”我市某民办高校一男生毕业后,应聘一家公司的客户服务主管。老板对其人品、才学很满意,但得知他姓“贾”时,立马拉下了脸,不再谈聘任之事,其理由是:姓“贾”会让人怀疑公司的信誉。这位同学实在想不通:“难道姓‘贾’也成了过错?”还有一位“裴”姓同学,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
“血型歧视”一家国内知名公司在招聘现场贴出醒目的“应聘须知”:凡应聘本公司营销总监和国内、国际市场营销经理职位者,必须具有市场学硕士以上学位、大型企业多年营销管理经验,血型必须是O型或B型。招聘者振振有辞:血型为O型或B型者遇事沉着冷静,忠诚度高,心理素质好,善于驾驭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户口歧视”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就形成了这样一条惯例:临毕业前没有确定工作单位的大学生,往往从哪里来就得回哪里去,先回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再回到市(地),最后回到县、乡、镇。小小的户口薄,将所有大学毕业生一分为二:本地人和外地人;城里人和乡下人;……许多用人单位声明不招外地人或农村人,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
……
类似的就业歧视现象不胜枚举。
“解铃还得系铃人”,要消除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为求职者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各级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 关键字搜索:
- 姓氏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