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媒体制约权力——记者干掉了宣传机器
媒体在美国被认为是除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大分支以外的最有权势的东西,所以有时被称为第四权。新闻自由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民众宪法权利的一部分。民众用自己的知情权,通过媒体对政府权力实行制约。这一点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是,美国人认为,媒体之权力,只能掌握在民间,是政府部门不能染指的。在建国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里,美国政府本身一直没有自己的"发声器官"。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是通过其他渠道和机制来进行的。美国政府没有自己的宣传机器,而且美国人特别讨厌政府权力部门的"宣传",连带着在他们的词汇里"宣传"一词也就成了一个贬义词。在政府的各部门里,他们有"发言人"这一功能,有了点什么事儿,就出来一个"发言人"发布"官方"正式认可的消息和决定,通常在记者的追问下也对这些消息和决定作出解释评论。但是,这些消息和决定的传播,还是只能由民间媒体来做,美国政府本身没有自己的电视、电台、报纸。这种规矩,反映了美国人对权力的警惕,也反映了美国人的公平概念。政府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该想些什么,不能让政府给操纵了,不能让政府花用纳税人的钱来给纳税人洗脑。所以,在美国的制度下,政府根本就不可以有自己的宣传机构。
这种情况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了改变。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积极地介入了世界事务,它发现,必须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了解美国的情况和观点。这个功能当时无法依赖民间的媒体,因为民间媒体是市场导向的,市场都在国内,它们也就都只在国内经营,对外必须由政府统一调用纳税人的钱。这就是"美国之音"的来由。从1942年2月24日第一次广播到现在用53种语言对外广播,美国之音必须遵循当年国会对它的约束,它是独立作业的,它只能针对国外听众。美国之音宪章中规定了它运作的三原则:它必须是可靠和权威性的新闻来源,提供新闻必须精确、客观、全面;它不是呈现美国的单一部分的面貌,而是对美国的思想和制度作全面表达;它不仅要清楚地呈现美国的政策,也要提供对这些政策的不同意见。就像当年它的一个台长所说的:"消息有好有坏,我们必须实话实说。"
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署了国际广播法案,根据这个法案,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电台、自由亚洲电台等几个机构归属国际广播局管辖,国际广播局的九人委员必须是参议院通过的跨党成员组成,由国务卿领衔。这说明,美国政府仅有的这个喉舌,完全是对外的。对内呢?第四权还是在民间手里,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有效地制约政府权力,美国人才放心。
美国民间的独立媒体造就了世界上最高效、有道德责任心的出色记者队伍。尽管有市场制约。在美国政治制度的运作中,媒体一刻不停地起了制约权力的作用,这种制约在"水门"事件以后各种"门"的揭露中表现得最为出色。媒体在结束越战过程中的作用为史家所公认。军方事后抱怨说,美军是在玻璃金鱼缸里作战,让人家看得清清楚楚。
911以后,美国军方吸取越战时期的教训,一方面定时由"发言人"提供消息,一方面限制本国记者在战场上的行动。同时,为了影响美军在国外的形象,配合军事行动,国防部成立了一个叫做战略影响办公室的机构。这个机构的工作,讲得形象点就是美军已经在阿富汗做的,用飞机向作战地区撒传单,做诸如此类的"宣传"工作。国防部长承认,这个办公室也打算必要时发布他称为战略或战术欺骗的假消息。比如,如果美军打算在西面进攻,这个办公室就可能做点必要的工作,让敌人相信美军的进攻在北面。这样的战时宣传似乎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所谓"兵不厌诈",古今中外都一样。当年诺曼底进攻前,盟军就成功地展开这样的情报战,调开了希特勒的防御主力。可是,今天的美国人特别不喜欢看到政府专门搞"宣传"。2月19日,《纽约时报》披露国防部战略影响办公室,尽管这个刚成立不久的办公室连"章程"还没有,舆论却顿时大哗。接下来的几天,《纽约时报》几乎天天有文章抨击战略影响办公室这个主意,其他各大报也纷纷跟进。读者们通过因特网发表自己的疑虑。有读者提出,战时欺骗敌人是古今敌我都用过的策略,是战争中不可避免的,这儿并没有道德上的问题。他引用邱吉尔二战时说的话:"在战争时期,实话是如此宝贵,她必须时时刻刻派谎言这个保镖来加以保护。"
问题是,在反恐怖战争中,国防部对外发布的消息,美国民众如何来区别真假呢?如果你欺骗得了敌人,那怎么可能不欺骗美国民众?如果美国民众能够分辨真假,敌人怎么会不分辨,又如何欺骗得了呢?这个矛盾是国防部和白宫所有人都永远无法自圆其说的。也许真的做起来并没有想像的那样可怕,但是你要在制度上公开让美国民众出让知情权,认可自己可以给欺骗一下,这怎么可能呢?《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特曼说,听到国防部成立一个机构来向外界发布假消息,真叫人哭笑不得。这位曾多年驻在中东的犹太裔阿拉伯问题权威说,由于种种原因,阿拉伯人民连我们告诉他们的真话都不信,如果以为他们会相信我们的假话,这种念头简直是荒唐可笑。
《纽约时报》上一些读者的意见,也许政治家或军人听来未免幼稚,却直逼反恐怖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一个读者说,美国是建立在诚实的原则上的,战略影响办公室却打了我们一个耳光。他说,事情的好坏不仅和结果有关,也和你怎么做有关。一个新西兰读者说,我希望五角大楼离我,离我的国家远一点,因为我不希望有一个说甜蜜假话的伙伴。还有读者指出,美国之音用60年的努力建立起了其世界声誉,国防部战略影响办公室居然公开宣布自己会发布假消息,这会毁了美国之音好不容易建立的信誉。而信誉是媒体的唯一资本。
舆论大哗之时,布什总统正在亚洲访问。人们猜测,在此以前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现在,记者们立即把问题逼到他头上。他和副总统切尼不得不一次次保证,美国政府不会向人民撒谎,政府将告诉民众事实真相。但是,民众的怀疑一旦起来,可不容易消除。民众怎么放心你保证说实话以后说的就是实话了呢?结果是,国防部的一个公共事务官员说:"这一下子真是把我们弄得很难堪。""现在天天都有记者问我,我眼下告诉他们的是不是谎言。"
终于,布什班子和国防部发现,美国公众的不信任,对总统和国防部是灾难性的。这种不信任,一旦开了头就日益增长,不会轻易消失。在民主社会里,政府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民众对其品质的基本信任。2月24日,国防部决定,解散战略影响办公室。大概国防部长也看到了,美国人不会轻易相信官员的保证,唯有在制度上解散这个机构,方能打消民众的怀疑。说到根子上就是,美国民众不喜欢由政府来搞"宣传",因为政府太强大,它控制了声音就能控制脑子。
从《纽约时报》的披露到国防部解散这个办公室,仅仅五天。美国的记者们,五天里就用一支笔"干掉"了五角大楼刚刚诞生的宣传机器。美国人为了防止政府欺骗他们而迫使政府作出的这个让步,在未来的战争中,会让美国付出怎样的代价,现在就难说了。不过,自由不是免费的午餐,必须付出代价,包括战争中多流的血,这个道理,大概美国人是世界上最明白的了。
(世纪沙龙)(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用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