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收资金、壮大民企,鼓励中小企业打开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门,三年前,大陆证监会开始鼓励民企到香港上市。这些经过竞争脱颖而出的民企,都希望跻身香港上市公司行列;不仅可得到全球知名法人的资金挹,
藉此组织策略联盟,一方面提高企业知名度,并且还能透过股票上市的激
励,引进更多专业人才,壮大公司实力。
这些民企赴港上市,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化妆”术。据香港媒体透露,一些专业的财务顾问公司,会为这些民企适度“包装”。首先,一班“专业人士”可以挹注资金给民企,收取50至200万港元不等的“酬劳”,或着拿5%至8%的股权,企业上市后,立即变现,并在民企上市前挂个职位,等一切上轨道后,获利了结。
例如某个企业,本来在大陆的净资产只有600万港元,但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两个月后变成6000万元,然后从银行贷款5000万元,企业付出的费用是100万元。这个过程还有一中间人,会将资金注入这个“等米下锅”的民企,做一年股东,等民企资产很快达到上市规模,并成功上市后,就趁机套现。
从仰融的华晨汽车、杨斌的欧亚农业到陈顺利的特种纤维股价暴跌,赴港上市的民企,一一出现财务问题,使民企本身体质是否健全在香港股市造成疑问,国际法人也不敢踊跃买进民企股票。
影响所及,不只是爆发问题这几家,现在排队来香港上市的民企,还有数百家之多,若民企股的投资热潮全面减退,这批企业的上市大计,亦可能泡汤。
- 关键字搜索:
- 大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