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茶居:江泽民访美琐谈

(之一)

江泽民再度访美,这是他在位13年出访最频密的国家,偏偏这又是一个政治文化和制度意义上的异己和"敌国"。1989年之后,江泽民执政初期的几年,美国都被定位为"和平演变"和"亡我之心不死"的头号敌人。后来,中国走上"半吊子资本主义"的不归路,关于共产意识形态的前朝话语也不怎幺提了,于是,美国就成了"霸权主义"的象征。从"银河号事件"到"五八炸馆"、"南海撞机"再到911事件,北京政府的"反霸"立场发生了微妙变化,一方面继续利用民间的狂热民族主义来维系政权的稳定,另一方面,对美的外交姿态全面软化。

其实,这是经过许多挫折才作出务实选择,例如"银河号事件"之后,北京检讨经济贸易向美国过于倾斜,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会酿成危险,于是江、李争相出访欧盟,大撒订单,但最终无甚收获,因为欧盟不能象美国那样,允许中国有大量出超的贸易顺差,而且欧盟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切和批评,常常还在美国之上。后来,中国转向与俄国结盟,制衡美国的"单极世界",但此举也如南柯一梦,俄国拥抱西方的热情,远比北京为高,于是普京应邀施施然地去布什的德州农庄吃烤肉去了......

北京蓦然醒悟,自己形单影只,在世界上居然难觅一个半个朋友。于是,重新修补中美关系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江泽民是次访美,是赴布什德州农庄作客的第四位外国领导人,但他却是自己提出要去德州农庄作客的第一人。中国官方传媒说美国总统布什在德州私人牧场接待江泽民是最高礼遇,但据《纽约时报》披露,这只不过是迎合江泽民的说法,事实上中美双方预定中、美会的时间只有九十分钟,烤肉是备下了,但不留客人过夜,这与普京作客德州农庄差了一大截。

关于中共16大之后的中美关系,本次节目采访了香港学界的讲师黄女士,她对即将来临的"后江泽民时代"的大国外交折冲作出了宏观分析;本台驻旧金山特约记者也采访了一位从事中美贸易的商界人士陆先生。
(九鼎,夏蔚)

(之二)

中共16大人事变更临近之际,江泽民主席访美,与布什总统在德州克劳福德的私人农庄会晤,两人泛舟湖上、一起烧烤和品尝有名的德州烤肉。按中国官方传媒称:这是美方"最高规格的礼遇"云云。这些报道都强调,布什只在私人农庄招待过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贝理雅、沙地阿拉伯王子阿卜杜拉。

其实泛舟与烧烤并不是美国方面给予的"礼遇",而是北京方面提出的要求。客人提出要到主人的私宅见面和吃烤肉,这可算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个花絮。

为了这顿烤肉,中方也备下了礼单。那就是按美国开列名单释放若干政治犯和宗教犯,还有就是公布了限制武器和化学品输出的新条例。

自六四事件以来,13年间这种"捉放曹"的政治游戏屡见不鲜。只要专制体系不改变,以言论思想治罪,政治犯、宗教犯是断不了根的。放了三几个,还关在牢里的还有一份长长的名单;以这13年的记录,放了的人,随时还可以捉回去。中国的人权并无实质性的改善。不过,放几个人总比不放为好,比邓小平所说的名言:"我们捉了(指魏京生)就是不放"。有了些进步。

至于武器出口管制,也很重要,80年代当中美正处于友好的"蜜月"时期,第一次出现裂痕就是因为中国方面违反诺言,向伊朗秘密出口导弹技术(1988年)。如今中国管制武器和危险化学品的出口,用官方传媒的话来说,这体现了中国的"国际责任感"。如果真能负起这份国际责任,当然还是一大进步。

江泽民访美之行,毕竟显示北京放弃了"联X反美"的立场,把和美国建立和睦关系视为21世纪的外交支柱。关于中共16大之后的国际大国外交。本次节目采访了香港学界的教师黄女士。(九鼎)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