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丁德山与东来顺

 2002-10-23 22:4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东来顺”是丁德山左思右想,费了很多心思给自己的那个小粥摊取的名字。他先承报官面,得到许可,这才把“字号”牌子挂到东安市场北门里靠东的小粥棚子上。

丁德山回族人,排行老大,河北沧县人,老爷子跑到北京城做小买卖,全家住在东直门外二里庄的破寒窑里,丁德山和二个弟弟靠给人挖黄土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丁德山不认命,整天卖力气能挣多少钱?他进城走街串巷瞄上了王府井。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丁德山向亲友借了一辆手推车、一条大板凳和一张案板,又向本家丁记鸭房借了几块钱,来到刚刚开业的东安市场。在离北门不远的东边摆了个小饭摊。

他留神顾客的需求,摊上增添了卖力气人爱吃的棒子面贴饼子和热腾腾的粳米粥。“摊”也要改善。他用积蓄下来的钱,在原摊位盖了个棚子,1906年挂上了“东来顺粥摊”的招牌。东安市场在东华门外,属内城的东城;他住在东直门外二里庄,这一连串的“东”,搭上“旭日东升”“紫气东来”的大吉大利,他认为是他顺利立业的根源。他很看重“顺”,只要一切都顺,“买卖”必然“财源茂盛达三江”。这是丁德山一辈子信奉和追求的目标。

一心求顺,时势却偏偏不顺。1912年2月29日晚曹锟的军队大抢大烧王府井和东安市场,丁德山的小粥棚灰飞烟灭,但他心不灰意不冷照样不认命,求亲告友,终于在好友广兴木厂张掌柜的帮助下,赊垫材料和工钱,在焚毁的废墟上,盖了几间灰瓦房。东来顺经过粥摊、粥棚,进场子进座,这才建成了清真饭馆。1914年,新开张的东来顺增添了当时北京城时兴的“爆、烤、涮”羊肉,正式更名“东来顺羊肉馆”。

木炭铜火锅的涮羊肉是北京城冬季非常流行的食品。丁德山把家家能做的涮羊肉定为东来顺的当家菜,自有其一番超人的见识和做法。

涮用的羊肉质量必须上好,一涮即熟,鲜嫩可口,有入口不嚼即化的口感。丁德山每到秋季即出德胜门到马甸的羊店选购内蒙古集宁地区西坞镇的大尾巴绵羊,只选二至三年阉过的公羊或仅产过一胎的母羊。然后把羊赶到东直门外他买的几百亩地,交给租地的佃农饲养。

他只供饲料,以羊粪代工钱。到了冬季羊肥了,火锅也上桌了,正好屠宰上市。

涮用羊肉只有羊身上的“上脑”、“三岔”、“黄瓜条”等几个部位的肉鲜嫩可用,自然定的价格高。剩下的羊肉供应本店的“大板凳”,用不了的卖给一般的卖羊肉的小贩。这样一羊多用,售价不同,不仅保证了涮肉的质量上乘,超过市面上的同类产品,赢得美名,而且利润丰厚,可谓名利双收。

早年北京人吃涮羊肉总是到前门外,过正阳桥西侧的正阳楼饭庄。

那里大师傅的刀工特好。剔肉干净利落,切肉薄如纱巾。一盘精薄的羊肉片铺在蓝花盘上,透过红白相间的羊肉片可以分明地看见盘底的花纹图景。丁德山想方设法结识这位厨师,用重金聘到东来顺。

肉好、刀工好,更要涮肉的佐料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吃涮羊肉吃的是佐料。早先东来顺所用的油盐酱醋和涮肉佐料都是从对门百年老店天义成酱园进的货。这家老字号酱园的小菜早在清咸丰年间就被宫内的御膳房选用,传说慈禧就特别爱吃天义成做的桂花甜熟疙瘩。

与六必居、天源齐名,被誉为京城三大酱园。

丁德山早就敬佩天义成的精工细做。把小菜做得丝丝入扣,质高味永。两家合作很好,后来因天义成资金周转不灵,丁德山就势把买卖盘过来,自任经理,改名“天义顺”,与东来顺成了一“顺”到底的联手店。这一来,东来顺更有利了:副食调料不用外购,既省了中间商又保证了质量;门对门相互照应,管理方便;地处繁华,商机无限,利润源源而来。

丁德山接手酱园要求更加精细。比如特制的铺淋酱油要在黄酱汁中调入适量的甘草、桂皮、冰糖。腌制的韭菜花,要加入适量的酸梨,使味道酸甜可口。腌制的桂花糖蒜,产地、个头、瓣数、起蒜时间都有严格要求,经过去皮、盐卤水泡、装坛倒坛、放气等工序,前后要3个月,检验合格才能出售。东来顺的涮肉佐料,样样考究,口味鲜美,无人能比,这是他创品牌立基业赢得市场声誉的原因之一。此后,他又开办了永昌顺酱园和一家打造铜铁炊具的长兴铁铺,用以随时改进涮羊肉的铜火锅,加大火力,肉片入锅即熟。丁德山是把东来顺当作“联合舰队”来经营的,他把平平常常的涮羊肉分时分段地化解,逐一剖析,追求全系统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高质量,坚持不懈,十分难能可贵。这足见丁德山的智慧和魅力。

1923年,丁德山把瓦房改建成楼房;1928年,他又购置了临近一家太平洋烟行的铺面房,扩建成三层楼房,不久又买过邻近的一小块店基,扩建了东楼南部,营业仍是涮羊肉为主,增添了山珍海味,可包办清真教席的大型宴会。这样上下三层楼房能同时接待四五百人,成为北京城内的大饭庄之一。

老作家张中行先生回忆说,那时候他“常去东来顺,它生意做得活,比如也可以从俭,吃羊肉饺子20个,8分,加小米粥一碗,1分,共1角就解决了问题。稍提高,可以吃羊肉馅饼或牛肉肉饼,都味道很好。再提高,三四个人,登楼,还想喝几两,下酒之菜,经常是酥鱼、酱腱子各一盘,价都是一角六分。料上等,工细致,所以味道绝美,现在是价提高百倍也做不到那样了。还有绝种的是几分钱一碗的酸辣汤(内有鸡血条和豆腐条)和不要钱的高汤(上好的是鸡鸭汤上撒豆苗),有时真想喝几口,就不禁有广陵散之叹。”中行老人的陈年回忆清晰亲切,情意缱绻。感叹今日美味不永,愈显往昔“东来顺人”

历史在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