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争利,空前但不绝后

惊闻广州拟建的洛溪新桥与洛溪大桥捆绑收费“已成定局”(《南方都市报》2002月2月4日 A03版),而且这个消息又机关算尽地在人代会闭幕后公布,顿生感慨,真想大呼:照此做法,结果只能是--收足了桥费,失尽了民心!
说是“两桥整合成一桥,各自收费还贷”,但旧桥只能出广州,进广州必须走新桥交钱,这不是变相的捆绑收费又是什么?
从80年代起,据说是学外国的“先进”经验(不知道这经验在外国普遍到什么程度),修路和建桥分了家,修路每逢建桥,必要独立设卡收费,似乎政府财政的公路建设资金预算中,突然把建桥的义务免除了。政府有钱干任何事情,搞任何工程,甚至搞“胡子”工程、“拉锁”工程,但就是没钱建桥--海印大桥、广州大桥、解放大桥……修桥必要政府以外的人投资,建好必要收费,收费必无止境,已成“中国特色”的建桥规律。
本人住在洛溪新城,已为番禺区政府的迎宾路捆绑收费交了多年冤枉钱,好不容易在前几天报纸上看到消息“洛溪大桥年底前停止收费”,来不及高兴,转眼又要给捆上了。可能俺小民水平低,就想不明白,咋百姓十几年交了少说七八个亿,眼盼着把个洛溪大桥赎出来了,却还是不能免费踩着它进广州城呢?建洛溪大桥花了八千多万,其中还包括霍英东的巨额无偿赞助,几千万的贷款收了十几年费据说还还不清,新桥造价4.76亿,是旧桥的6倍,这过桥费收80年不算长啊。看来想在小平同志设计的本世纪中叶现代化实现之前免费过桥,别指望了!
收费理由多了--“贷款建桥、收费还贷”、“美国现在也有收费公路”、“香港青马大桥、海底隧道也由私人财团建设”……请问,发达国家的纽约巴黎,发展中国家的开罗曼谷,城市各区之间收费的桥梁有几座?美国收费公路的旁边要有免费公路让人选择,这样的经验咋不引进?香港青马大桥、海底隧道的造价是洛溪新桥的多少倍?政府财力不能支撑,通过了什么样的表决程序才使市民同意私人投资,能不能也说给咱听听?请不要用“国情不同” 来对付。
广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名列全国三甲,政府每年拿出1/3的财政收入搞“中变”、“大变”,几百亿的巨额投资中,就真不能挤出一笔钱,造一座不用百姓交“买路钱”的功德桥吗?政府的钱来自百姓,怎么就不能花在百姓走的桥上?
这巨额收费的背后,是以多少民心作代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