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院士不愿当社交“花瓶”

 2002-10-07 18:5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两院”多名院士最近公开抱怨,他们被迫接受各种荣誉头衔,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花瓶”,过“迎来送往”的生活,科研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在不堪骚扰下,他们呼吁不要将院士当作“花瓶”。

  中国的“两院”是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这两院的院士是中国科学界和工程界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两院院士总共只有1000多人,导致社会上“炒作”院士的风气盛行。

  70岁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前院长秦伯益有感而发撰写了一篇短文,希望全社会爱护院士,不要将院士当作“花瓶”!他同时希望院士们要敢于向“炒作”说不,“我们不可能永葆青春,但我们必须永葆清白。”

  秦伯益在短文中叙述自己被评选上院士后,“当花瓶”的经历。他说,自己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的最初几年,兼任过国家和军队医药界各种评审机构评委。但久而久之,“发现事情远非原来想像的那么单纯”。

  他尖锐地提出:“有些工作是我国科学管理中繁琐体制造成的无效劳动,有些是别人想借重院士的招牌以提高他自己的学术品位。有时中小学生和我座谈,其实并不是真的想向我学什么治学经验和为人之道,而是要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作业,写一篇‘与科学家爷爷面对面’之类的作文。”

  秦伯益说“至于开大会时请我坐主席台,是让大家见见面;颁奖会上请我给获奖者发个奖,是让群众鼓鼓掌;新闻发布会上请我正襟危坐,让记者扫一下镜头;无非都是迎来送往,逢场作戏。这样的生活我不习惯,不喜欢。我越想越觉得这不像什么‘终身荣誉’,倒像一只花瓶。可以任意摆放,没有使用价值,只是供人观赏。”

  而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深有同感。他说,有一段时间,几家房地产公司每天都电话骚扰他,希望他出席庆典,无非是想借院士名头多卖几套房子而已。

  院士们不希望因为这些应酬活动,而影响自己的科研工作。秦伯益就从去年起,谢绝应酬,谢绝采访。“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做自己不会做的事,不做不必自己做的事”。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